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剑桥认高考成绩不必大惊小怪

原标题:剑桥认高考成绩不必大惊小怪

“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一事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3月25日,剑桥大学官微发表声明称: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并不是剑桥新闻,已执行数年。

3月24日,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在北大发表《焦虑时代的全球大学》的主题演讲,他亲自回应称,“我们之所以接受高考的结果,是因为我们希望使用尽可能多的信息来衡量剑桥大学的申请者,但高考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参考指标”。

相比媒体报道的兴奋,剑桥的回应平静很多。无论是剑桥的“非唯一”指标论,即个人陈述夺人眼球、英语水平高、通过学院面试等都纳入在册,还是国内激烈的高考成绩竞争,要求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都印证了走进一所海外名校既需要过硬的理论课成绩,也需要过硬的综合素质。

高门槛对应的正是中国高水平的考生,清华北大在全国很多省份录取率不及0.1%,有评论戏称剑桥大学是准备与清华北大抢学霸,在高考竞争激烈的省份,单从成绩的角度看,剑桥的录取机会或许略胜一筹。但最终能不能“抢”到,在中国的高考版图上还得“因地而异”。

剑桥并非易如反掌,但如今,出国留学已是稀松平常。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留学生低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全世界像剑桥一样的高等学府,中国面孔也越来越常见,孩子出国念书开始成为一些中国家庭的日常。

拉高和兜底,依然是教育改革最基础的期待。一方面,随着中国高校教育水平攀升,提升了中国学生综合素养,他们不仅具备一流的考试成绩,也具备一流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学子可以自信地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在很多地方教育资源依然面临吃紧的状况,大部分高等学府“一票难求”,高考短期内还难以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海外留学也成为具备条件的家庭获得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

教育改革之下的高考改革显得更加具体和迫切。中国国情复杂,各个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这是启动高考改革都应统筹考量的一个基本现实。多年实践之后,应试教育确实值得反思,像剑桥一样的“非唯一”自然是好事,但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不具备与改革相匹配的物质条件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出国深造还是国内读书,只是一种路径的选择,本身并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随着国门大开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世界名校不再高不可攀,中国学生凭借优越的个人素质也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见识、体验感悟生活、更新思维方式、学习异国文化。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中国留学,双向留学时代带来的碰撞,将给行进中的中国教育改革带来更多思路和启发。

相关阅读:
汉光入局自营买手店 百货多渠道试水寻突破 波音召开737 MAX培训会欲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