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2家医院热门检查排队时间调查
3月20日-23日,新京报记者对北京12家医院7项检查(普通胃镜、普通肠镜、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核磁共振、CT和增强CT)的排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排队时间较长的集中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上,尤其是无痛肠镜,少则半个月,多则一年。专家表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百姓对胃肠镜检查的需求也在明显提升,但医疗资源有限,建议别扎堆人多医院,检查也可以先“分级诊疗”。
无痛肠镜排队时间最长1年左右
“帝都约肠镜要3个月,找关系还要等个一周”“在北京看个病容易嘛,预约个无痛肠镜一下子排到两个月以后,不是大家的保健意识弱,是根本排不上队耗不起”……
北京各个医院的检查项目到底有多难约?近日,新京报记者对北京12家医院7项检查的排队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家医院的CT基本能实现当天做,增强CT也能在一周内做上,个别检查部位,如心脏、脑部可能需要排队1个月,如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核磁共振少则两三天,如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航天总医院;也有一周至两周的情况,如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同仁医院等。等候时间最长的是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需要排队约20天。院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与部队医院军人优先有一定关系。
在这7项检查中,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排队问题较为突出,普通胃镜肠镜,少则排队1周,多则三四个月。在三级甲等医院,无痛胃镜最少也要排半个月时间,长则4-5个月。无痛肠镜更甚,最短半个月,最长已经排到了2020年3月。比如,在消化内科非常有名的友谊医院,3月20日挂出的时间表里,无痛肠镜已经排到了2020年1月6日,排队时长约9个多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无痛肠镜则约需1年。
在二级医院上地医院,虽然只有1个人可以做内镜检查,但因为患者并不太多,7个工作日左右就能排上无痛胃镜肠镜检查。而二级甲等医院中关村医院因为胃肠镜室只有一张床,无痛胃镜肠镜的排队时间也需约1个月。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消化道肿瘤高发 刚需增多
缘何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矛盾如此突出?对此,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朱元民表示,这与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都是高发病率恶性肿瘤,健康宣教力度加大,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促使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刚需不断增强有直接关系。
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1月发布的最新一期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发病人数居前十位的恶性肿瘤中,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居第二和第三位,而在恶性肿瘤死亡率排行中,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排在了第3位和第5位。
“做胃肠镜检查的人数每年递增20%以上。”朱元民指出,消化道肿瘤发现越早预后越好,如果能通过内镜检查筛出早期肿瘤,就能在内镜下治疗,并且预后好,达到治愈的目的。
“不过,临床中还有较高比例的人是功能性胃肠疾病,往往因为疑病心理而反复检查。”3月21日,一位在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承德患者在两个月前刚刚在当地做完肠镜,促使他短期内赴京再次检查的原因,只是担心自己被当地医生误诊。实际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应该做而没做消化道内镜筛查的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在中国,结直肠癌以每年4%左右的速度递增。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西方化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危人群越来越多,癌前疾病及早期癌通常没有特异症状,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才能发现,等到有症状再做检查,可能就是中、晚期了。”朱元民说。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委令狐恩强曾指出,美国曾经结肠癌高发,为此进行了50岁以上的人强制性结肠镜检查,自此,美国结肠癌发病率下降了53%。而对于胃癌高发国家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进行胃癌筛查,每年要做1500万例胃镜检查,很好地控制了胃癌的死亡率。
医疗资源有限 建议检查别扎堆
与日益增多的刚需相比,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却有限。仍以消化内镜检查为例,尽管北京不少医院已经或计划扩大内镜室/中心,但仍赶不上患者增长的速度。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韶华指出,无痛内镜检查需要麻醉师配合,而麻醉师面对的是全院。“这可能是每个医院都面临的情况,大部分医院都是每周固定几天或几个半天在做。”
据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麻醉医生从业人数约8万人,每万人拥有麻醉医生0.6人,如按照欧美的标准,中国至少还应该配备40万名麻醉医生。麻醉医生比儿科医生还短缺。
除此之外,消化内镜医师及技师人才缺口巨大,基层尤为缺乏。在2017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指出,我国每百万人消化内镜医师数为20.2,而日本为262。
要培训一名消化道内镜医生,也需要较长时间。朱元民介绍,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的培训,医生才能熟练完成内镜检查过程,丰富对内镜下的病变识别能力以及完成内镜下的相关治疗需要更长时间。而肠镜检查比胃镜检查更难,因为有的患者会有肥胖或肠粘连等问题,操作难度加大,培训时间将更长。
“我们本来只有两台在做,去年开始增加到三台,医生都在超负荷做,病人还在不断增加。”朱元民介绍,2015年,医院一周只有两天做无痛,后来增加到一周3次,去年开始一周5次。“北京很多医院的内镜室都在不断扩充,我们还有余地,但有的医院已经没有扩充余地了。”
实现结果互认 检查也可“分级”
如果因检查排队时间长延误了病情怎么办?
“不是所有病人都要去三甲医院排大队,针对一些有必要做内镜检查的人,如果等候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因此医生往往会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把这类病人往前排。”王韶华表示,北京会做内镜检查的医生其实不少,一般二级以上医院都可以开展,而且医生们也在不断学习进步,对常规内镜操作都差不太多,如果觉得排队时间太长,完全没有必要挤到人多的大医院去检查。王韶华建议,患者不妨以“分级诊疗”的思维,先去人少的低级别医院检查,发现了问题再去上一级医院复查。
朱元民也表示认同,“今天有病人拿来了县级医院拍的内镜片,我很认可,因为拍得很清楚,有参考价值,没必要再重复检查。”
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自2018年起,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而北京市要求,到2020年年底前,医联体内要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覆盖16个区、包含50家核心医院和558家合作医疗机构的53个区域医联体,区域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建立。
不过要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仍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医院工作人员坦言,虽然要求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有医院不买账,真正实现互认还需要一些时日。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图片来源 资料图片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