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成老人曾遭遇诈骗,北京首创的这项体检也许可以查出“病根”
摘要:去年底到今年初,北京市丰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分别对西罗园、卢沟桥两个街道的200名老人做了一对一法律风险体检。
北京人王大爷80多了,身板硬朗,儿孙满堂。可他却有桩心事:如果哪天“老糊涂”了,谁来做自己的监护人?
他有4个子女,但一直和长子一家生活。2012年长子因病去世,他继续和长孙生活。他希望将来“老糊涂”时,让长孙照看自己,处理所有事情。不过,按法律规定,老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子女,由长孙任监护人的想法无法实现。
他听说过,有的家庭,子女为了多分得老人财产,竞相争夺监护权,有的对质法庭,有的大打出手,有的甚至把老人藏起来。他不想这样的纷争发生在自己家里。
虽然现在纷争未起,但在法律人士看来,王大爷的权益有风险,若以人体打比方,就是藏着随时可能发作的病灶。
正如人体的病灶能由体检查出,权益风险是不是也可以事前提示?也就是说,能否将法律服务的端口前置,在老人权益受损前找出隐患,从而防患于未然?
去年底到今年初,北京市丰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分别对西罗园、卢沟桥两个街道的200名老人做了一对一法律风险体检。
风险权益体检弥补了事后法律援助的不足。“在老年人权益受到伤害后再寻求法律援助,证据采集难度大,有时即使胜诉,损失也无法追回。”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友说,“这不是对打官司没有信心,而是现实如此,尤其是诈骗类案件,赢了官司,却面对空空的账户,无钱可执行。”
李大姐就这样一位受害者。2013年4月,她和老伴参加了一项五天四夜的养老院体验活动。他们被邀请到位于北京延庆山区的大仁养老中心,在那里试住了几天。老两口觉得一切合适,一商量,就预存了10万元。
2013年7月15日,他们正式入住这家养老院,但立刻发现有些不对劲:之前说好280元一瓶的二氧化氮涨到了840元,在网上只卖几百元的床这里开价6000元,一次15分钟的氧疗1280元……无独有偶,老两口入住后的第6天,《焦点访谈》揭露了这家养老院的种种消费陷阱。老两口在这里消费1.5万元后,老板跑路。储值卡上8.5万元余额无处讨寻。
后来,李大姐和其他受害者起诉了大仁养老院,并且胜诉,可8.5万元至今还没拿到。就在漫长的诉讼维权路上,老伴先她而去。
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一项报告显示,32.6%的老年人曾遭遇过诈骗,主要诈骗形式为营养保健品、投资理财。公安部通报,仅2018年,全国公安机关就破获了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余起。
李大姐说,如果当初有老年人权益风险体检,结局也许不致如此。张志友律师说:“做了多年老年人维权服务,最大的感受就是,钱太难追回了。这让我们感觉到,事前的预防太重要了。”
全国首个老年人权益风险体检项目应运而生。去年底,北京市丰台区民政局购买法律服务,委托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抽检了全区200位老人。律师和这些老人一对一深度访谈,了解他们潜在的法律风险。
让张志友律师和他的同事诧异的是,很多老人在他们面前表现出超强的保密意识。张志友说:“一对一体检时,我们问有些老人半天,对方也不肯透露家底,他们也许连自己的老伴、儿女都瞒着。可骗子全知道。”
另一些老人则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他们说:“有小礼物就拿,有免费讲座就听,但最后不掏钱买东西就不会被骗。”可在律师眼里,这就是被骗的前奏:一次不买,两次不买,但时间一长难免动摇。
不过,体检中,律师也发现了一些低风险老人。75岁的李大爷虽然也遇到过免费领老花镜,但得知是推销保健品后立即退出。他也从未参加过许诺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大额投资前都会和子女商量。他说:“就认准一条,不贪财就不会被骗。”
通过访谈200位老人,张志友律师和他的团队发现,老人权益最大的风险点在于消费、理财欺诈,其次是赡养、遗产继承争端。他们就访谈结果,总结出十大风险提示,并逐一解释相应法律规定。
像健康体检一样,律师团队为每位接受权益风险体检的老人量身撰写了一份报告,列出各人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丰台区民政局与致诚律师事务所编写了《老年人权益风险自评估手册》,对100个常见的法律风险点逐一提示,并印刷5000册免费发放,让更多老年人参照手册自我评估。今年,丰台区计划扩大这个项目的覆盖范围。
担心自己“老糊涂”以后谁来监护的王大爷也收到了《老年人权益风险评估手册》以及一份为他量身定做的体检报告。
报告中的一个新词“意定监护”解开了他的心结。报告说,《民法总则》《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意定监护制度,老人可以在自己意识清楚的时候,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人签订协议,由对方照顾自己的生活,处分自己的财产、权利等。根据法律规定,意定监护优先于法定监护。
不久前,依照体检报告的提示,王大爷和长孙签订了意定监护协议,并办理了公证。和长孙共同生活的想法有了法律保证。
(文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
栏目主编:樊江洪文字编辑:樊江洪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