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为什么不赞成靠竞拍追索文物?
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交换796件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证书,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宣告成功。
国家文物局在总结“十二五”期间流失文物追索成果时曾表示,要“依法追索 理性讨还”。在政府追索文物的同时,国家文物部门还协调引导民间力量参与流失文物返还。
民间社团和个人捐赠,也促成了不少珍贵流失文物的回归。例如2013年法国皮诺家族捐赠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2015年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捐赠河北幽居寺释迦牟尼佛首,实现佛像身首合璧。
意大利返还的明代绿釉陶女俑。图/央视新闻
在历史上,竞拍曾是文物回归的重要途径,但中国政府并不赞成以竞拍方式促成非法文物归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表示,其实中国不赞成竞拍非法流失文物,尤其反对国有单位和企业动用国家财政和国企的资金购买非法流出的中国文物。如果个人去参与竞拍,无法强制禁止,但是向来并不鼓励。
王云霞说,参与竞拍会抬高文物价格。其实早前圆明园兽首价格不高,但后来价格涨上万倍,就是因为国内单位高调参与竞拍,导致价格水涨船高,国外拍卖行借此绑架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去年,流落英国158年的圆明园流散文物青铜“虎鎣”,被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拍卖之前,中国国家文物局数次发表声明,通过多种渠道与拍卖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虎鎣”的拍卖和宣传。但坎特伯雷拍卖行拒绝撤拍,英国当地时间4月11日,“虎鎣”以41万英镑(约合366万元)价格被拍出。
“中国政府的声明表明了我们的态度,这是一种对公众的教育和向市场发出的信号。”王云霞说,这表明,当文物进入市场拍卖和转让时,会受到中国政府的谴责,出手的机会很渺茫,最终会达到效果。
中国政府的积极沟通和明确表态,最终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去年4月底,境外买家便通过拍卖行联系中国国家文物局,希望将文物捐赠给中国。12月11日,归国“虎鎣”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于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