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业如何更加开放?王兆星、李晓鹏、朱民这么说
中国金融业开放正加速推进,2018年以来银行、保险、证券业的开放措施陆续落地。下一步中国还将推出哪些金融开放措施?金融开放将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什么影响?在“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分组会上,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代表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将取消、放宽数量性限制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15条新的开放措施。银保监会正在研究新一轮的金融开放措施,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当前银行保险业进入中国市场还有一些数量性条件限制,包括规模、年限、股东类型、持股比例等,银保监会正在研究取消或放宽这些限制,更加强调审慎的标准和条件,吸引更多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银行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进一步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结合外资机构的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经营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增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此外,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缩减和优化行政审批,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外资机构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让外资机构集中更多资源在中国发展。
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晓鹏
高水平金融开放将优化中国金融格局
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晓鹏表示,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首先,金融高水平开放,对优化我国金融格局将发挥重要作用。金融开放意味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开放后会有更多金融机构、特别是新型金融机构涌现,这对中国金融业是一个挑战,也是更加公平良性的竞争、共同发展的机会。同时,金融开放会增加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银行体系,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使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疏通融资难,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金融开放意味着产品更加丰富。每位中国消费者平均从银行获得2.4个金融产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是4-6个,金融开放能使消费者享受不一样的金融产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G20应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领导组织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看来,思考全球金融架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通过自身改革,来服务于当今新的经济、金融和政治框架。
如何进一步改进全球治理体系?G20集团应该成为这样一个领导组织。G20作为一个领导机制或者说是架构、平台,让相关国家的财长、央行行长、发展方面的官员共同讨论全球金融治理、全球财政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对全世界每天发生的各种变革来进行评估,提出新的政策建议,讨论如何形成一个新的全球治理架构。
朱民认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应该是最优先关注的一个课题。尤其当前面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浪潮,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有一个机制确保全球治理本身能够自我完善、自我改革,来应对未来的挑战。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参与其中。
新京报记者顾志娟马婧杨砺 编辑 张瑞杰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