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审批监管一线“林妹妹”外表柔弱 却有着不服输的心和不输“理工男”的头脑

原标题:审批监管一线“林妹妹”外表柔弱 却有着不服输的心和不输“理工男”的头脑

“希望在我手上也能诞生常青树”

人物:林敏华

岗位: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许可科副科长

服务金句:黄浦区有很多百年老店,我会用我掌握的知识尽力去帮助他们。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企业注册许可科副科长林敏华在微信上叫“林妹妹”,一是因为她姓林,二是因为她身材娇小、皮肤白皙、眉眼清秀,说话也轻声轻气,与大观园里那个弱柳扶风的“林妹妹”有几分神似。上海人喜欢以“妹妹”来称呼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俏皮又亲切,所以“林妹妹”的称呼在同事与朋友中流传至今。

对新业态不轻易说“不”

别看这个“林妹妹”外表柔弱,却有着不服输的心与不输“理工男”的头脑。对谁都没见过的餐饮业态,她从不轻易说“不”,在剥茧抽丝后理出头绪,该不该颁发食品许可证,一目了然。

黄浦区是商业大区,近年各种创新餐饮业态涌现,林敏华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疑难杂症”——把握这些新型业态的发证尺度。去年,淮海路上的K11商场出现了全国首家机器人咖啡店,成为当时一个消费热点。消费者选择口味配比后扫码下单,机器人会自动完成咖啡的制作。这家机器人咖啡店的食品许可证,就是在林敏华的帮助下获得的。

按照我国现有政策规定,食品许可是对“人”的操作进行的许可;对由机器人进行的操作,没有相关规定。所以,当经营者武山上海餐饮有限公司第一次到黄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内的食品窗口进行咨询时,窗口服务人员听得一头雾水。“没关系,对吃不准是否许可的业态,我们不会轻易拒绝。”林敏华说。

“我更为关注的是整个食品制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林敏华引导他们一起分析整个咖啡生产流程。但由于企业没有机器人的实物,所以林敏华与他们约好,再见面时请他们带来机器人的视频与图片,这样可以有个直观的感受。

两三次见面,看图纸、看视频图片、反复沟通,林敏华对机器人咖啡店的概念越来越清晰,整个咖啡制作流程也开始在她眼前浮现。“机器人制作咖啡,并没有改变咖啡制作的流程,咖啡机、咖啡原料、使用的一次性杯子及糖精、奶精配料等,都是一般咖啡店常见的合格产品。而在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没有直接接触咖啡,也就不存在机器人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想清楚这些,在得到区市场监管局领导的同意后,林敏华与市食药监局餐饮处进行了沟通,争取在现行的法规下支持这家企业经营操作的创新。

由于林敏华对机器人咖啡店各个流程分析得透彻清楚,申请得到了市局的支持。机器人咖啡店最终取得了食品安全许可,如期在K11开出了快闪店,效果非常好。快闪店一结束,企业立刻在来福士广场租了门面,开了一家长期店。

单刀直入分析解决问题

除了这家机器人咖啡店,这两年,在林敏华手上“诞生”过不少“网红店”。开在外滩源的上海首家现制现售咖啡豆烘焙体验店,现场演示咖啡豆烘焙过程并直接供应本店冲调,成为这家店的最大卖点;设在人民广场的上海首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实现了无人化进销售货仓、加热制作、销售体验等全流程,让消费者整个购买过程充满科技感。

其实,每一个创新业态诞生的背后都饱含着一线企业注册许可人员的担当。我国对企业许可经办人员采取“终身追责”制,林敏华也见过,有同行因当时政策制度的不完善而“错发”了许可证被追责的案例;但每当有企业经营者带着创意创新找上门来时,她不会想太多,相反,她的内心充满兴奋。“黄浦区有很多百年老店,我希望在我手上也能诞生出企业‘常青树’,所以我会用我掌握的知识尽力去帮助他们。”

“林科,上海对企业新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药店以后办食品证就不用街道市场所看场地了,只是加强事后监管就可以了?”深夜11时半,一位药店负责人发来微信。林敏华的微信上,加了200多个服务过的企业负责人。不少负责人在企业开办后,经营中遇到问题,还是会发微信向她咨询。由于工作很忙,再加上很多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林敏华很少能及时回复;但只要空下来,她一定会翻出微信一个个回复。第二天中午其他同事在午休,她打开电脑,把资料调出来看了一遍,回复对方:“这个规定限从事预包装食品销售,特殊食品经营许可没有被归入。”过了一会,她又补充说:“不过,零售保健食品等可以实行承诺制,我们黄浦区很快也要推行了。”

相关阅读:
梅西生涯第51次戴帽,球迷表示吹不动了 “集体研究”不是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