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过度承诺、虚假夸大……亲子消费火热背后存陷阱

原标题:过度承诺、虚假夸大……亲子消费火热背后存陷阱

近年来,亲子消费已从“吃饱穿暖”的需求演变为经济现象。不过,亲子消费市场的火热背后也存在不少消费陷阱。

猫腻 虚假夸大宣传吸引父母

“90后”宝妈张庭的孩子刚满两岁,家里今年第一笔大开销是给孩子购买5万元的医疗和教育保险。孩子1岁前,张庭一直购买进口奶粉和纸尿裤。她说:“给孩子用的东西价格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和安全。”

“要买就买最好的”,这为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过度承诺”,商家宣传“保证学会,不会全额退”“高学历,一对一”等,以此吸引顾客预付费用。而承诺和宣传多为口头表达,为消费者维权存证设置了阻碍。

昆明市民徐云锋因工作繁忙,到培训机构聘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为孩子辅导功课,并选了收费最高的套餐。不料一段时间后,孩子反馈说,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对作业不闻不问,承诺的课程进度也没有完成。徐云锋到机构投诉时才发现,这位宣称“毕业于名校”的老师无法提供学历证明。

尴尬 预付式早教消费维权难

面对消费陷阱,不少家长缺乏维权意识,或是缺乏维权手段。“投诉流程太麻烦,只能花钱买教训了。”张庭无奈地说。

据云南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有关亲子消费的投诉案例主要以预付式消费纠纷为主,培训和早教是亲子消费侵权的“重灾区”,在处理此类投诉时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教育效果的显现需较长时间,当家长发现问题时往往已错过最佳维权时机。其次,许多亲子服务的质量效果难以评估,也导致维权过程中取证困难。

如何避免此类“陷阱”?云南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耿春光建议,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消费时,首先要看商家经营资质,是否持有证照合法经营,其次要观察该店经营情况,是否正常持续经营,店牌店招及承诺内容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

“我们鼓励消费者大胆依法维权。”耿春光说,发生消费纠纷时,如不能解决,应收集好付款发票、合同以及协商时的录音等有关证据,向12315平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新华社)

相关阅读:
两会结束,看小微“求学记” 两会@教育 银行卡默认闪付易遭隔空盗刷? 银联:是极少数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