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社评:两会对中国经济做出新的鼓舞动员

原标题:社评:两会对中国经济做出新的鼓舞动员

本次全国两会,国际国内媒体关注的重点是中国的经济和民生。它们也成为李克强总理在周五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的主要问题。李克强总理坦承,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了新的下行压力,但“不管发生什么样的新情况,我们都会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保持中国经济稳定”。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对媒体关注的未来应对措施做了回应。他再次明确表示,中国不会超发货币、大规模提高赤字率,不搞“大水漫灌”,而是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放水养鱼”,激发市场活力。李克强还谈到了外商投资法、中美贸易谈判、营商环境等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他的回答具体细致,谈到的一些政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的已经显示出了改善经济的效应。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各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的压力因体量大、人口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往往看上去难度更大。仅一个就业问题,就会吓住任何一个西方发达经济体的领导人。在记者会上,李克强确定的明确目标是,今年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00万人以上,并努力实现去年的实际规模,也就是1300万人以上的就业。这一数额差不多相当于欧洲大国意大利就业人口的一半。

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还在于,前面没有标杆,可参照的成熟经验越来越少。有些难题,甚至翻遍经济学书籍,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规模不同,走的又是一条独特发展道路,这些年来对别国成功经验能参照的大多也已参照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出现了大量新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与中国国情相关,有的则由全球化和网络发展引发。世界各国都在探索这些新现象引起的新问题,经济学没有现成答案。

但是,体量大的另一面则是中国经济所具备的巨大潜力。中国多年来快速发展的积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实施、执行经济政策的经验,以及中国文化中所蕴藏的艰苦奋斗的创造精神,都为政府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来顶住下行压力创造了政策空间。

去年以来,国外经济分析咨询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出现了一个变化,它们从前些年过于乐观的估计转为过于悲观。他们所依据的问题可能都是存在的,比如说债务重、税收高,等等。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导致判断和结论过于“危言耸听”。一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的事实表明,中国政府有能力、有智慧将经济运行从低谷拉出。

总体看来,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中国各层面的人士对未来经济的走势都要比去年乐观很多,这样的信心是基于他们看得到、摸得着的经济现实。老百姓现在期待的是怎样才能借助于新一轮的增长,通过自身兢兢业业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让生活更幸福。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经济最终能够克服挫折而向前迈进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如何创造条件,将民众中蕴藏着的巨大发展能量释放出来。而这些能量才是构成一个世界上最大市场的基础,也是全球看重中国经济发展、希望分享中国红利的关键所在。

中国现在有一揽子政策,但是如何执行落实政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从过去到现在应该说做的还不错,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运行阶段的特征已经变化,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对掌控平衡的更高标准的要求,比如,既要减税又要完善社保,既要重视经济的数量又要确保质量。这需要更高超、更系统化的驾驭经济的能力,需要各个环节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在一些领域要踩刹车,在另一些领域则需要踩油门,踩动的变换及其频率也要有利于整个系统的运转,并最终形成合力。

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人类经济发展的伟大试验。这场试验必定充满了不断克服困难、不断闯出新天地的尝试。作为后发国家,中国有条件更多借鉴其他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对迄今人类所拥有的经济学理论和知识作出补充与创新。中国经济顶压前行有助于拉动世界经济,更会促使人类对经济运行的规律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关阅读:
我省园区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山西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签约仪式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