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冬云代表:加强说理论证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长张冬云(资料图)
正义网北京3月14日电(见习记者郭璐璐)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长张冬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利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执法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公益诉讼的结果最终将走向双赢多赢共赢。
记者了解到,宣城市是全国首批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地区之一。在试点期间,宣城市市委、市政府就联合出台了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相关办法。多家行政执法机关也与检察机关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为检察机关获取数据信息提供了通道。近四年来,宣城市检察机关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问题,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27件。
“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服务保障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张冬云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字来说明: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30余家,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1291万元,补植复绿复垦农用地518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5000吨,督促收回被欠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43亿元,整改违法经营线上外卖商家500余家。
张冬云还表示,宣城市检察机关通过诉前检察建议和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帮助政府行政机关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工作中的偏差,有效促进了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同时,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扶贫资金使用等领域,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有力保护人民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期待,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实践情况来看,诉前检察建议是行政公益诉讼办理和有效结案的主要方式。对此,张冬云认为,诉前检察建议充分体现了检察权对行政权的尊重和自身的谦抑,有助于发挥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主动履职的能动性,能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保护公共利益上的政策性、专业性、主动性和及时性的优势,形成了公共利益的保护合力。
“检察建议在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的质量,加强说理论证,更好地督促行政机关纠错。”同时,张冬云建议,找准公益诉讼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比如重点加强对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骗取低保等违法行为依法提起公益诉讼以及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等,努力在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依法行政、促进绿色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