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俄欧在增持黄金这事上齐发力,是什么信号?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央行似乎正在不谋而合地做着同一件事——增持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各国央行净购买量达到651.5吨,同比增长74%。这是自1971年美元可兑换成黄金以来的年度净购买量最高水平,也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的年度总量。
其中,俄罗斯央行就买了274.3吨黄金。而从增速看,匈牙利堪称冠军——去年10月,匈牙利央行让黄金储备增长了10倍。德国、日本、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多国央行也加快了配置黄金储备的步伐。
而中国央行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3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数据,其中,黄金储备为6026万盎司,环比增加32万盎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央行从去年12月以来连续3个月买入黄金储备。此前,央行26个月没有动作。
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买黄金,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一,美元信用有天生缺陷
上一次全球央行大规模购买黄金,要追溯到1965年,带头的是法国。当时还是黄金美元的时代。
黄金美元是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秩序,即美国为欧洲战后重建提供援助,但因为黄金产量无法满足建设需要,所以由美元替代。
美国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你有35美元,就可以去银行换1盎司黄金——这个比价是1934年罗斯福时代定下的。
而欧洲要付出的代价是把黄金运到美国,在美国建立一个“黄金总库”,这个体系的主要设计者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到上世纪60年代,西欧经济复苏。手中有了美元储备的西欧发现,美元有所有货币的通病:贬值,也就是信用不足。
一向与美国若即若离的戴高乐于1965年向美国提出,拿15亿美元换回黄金,美国也就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换了。
在那之后,西欧各国央行纷纷效仿,两年内,美国的“黄金总库”就外流了3000吨黄金——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2018年全球黄金购买量的4倍半。
到1971年12月,美元与黄金挂钩持续不下去了,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信用不足是美元的天生缺陷,这就是“特里芬悖论”:美元供应多了,换不了那么多的黄金;供应少了,保证不了全球贸易结算。
此外,真要保证美元坚挺,美国必须忍受逆差,而且不能以贬值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同是硬通货,美元和黄金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二,美元信用和黄金托管都遭质疑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目前看危机期已经度过,但留下了一个长期难愈的后遗症,就是美元信用遭遇空前挑战。
为了刺激经济,美国在6年里推出了三轮QE(量化宽松),购买了3万亿美元的机构债和抵押担保债券。
虽然在相当专业的设计下,三轮QE被证明很有效且没有导致美元大跌,美元指数还有小幅上涨,但在外部,美元的不稳定给全球不少经济体造成了灾难。
一些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和汇率市场海啸频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财政监测报告》承认,受美元忽强忽弱的影响,23个新兴市场中,一半国家的平均经济成长率远低于QE推出之前。
不只是美元信用遭到质疑,大约60个国家交由美国保管的黄金也遭到质疑。其中最恼火的大概是德国。
德国是在美国寄存黄金的大户,超过1000吨。从2013年起,德国开始把存放在纽约联储银行地下金库的黄金运送回国,结果发现运回国的箱子不是当初存放的箱子。
为此德国要求定期查看剩余的黄金,但却遭到美国拒绝。
至于和美国不睦的国家,连把黄金运回国的可能性也没有,比如委内瑞拉。
美国仍是全球第一黄金储备大国,规模超过8000吨,吞了他国黄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他国保存在美国的黄金的各种不配合,让各国舆论猜测不已。
三,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初衷各有不同
2018年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力度,虽然还赶不上1965年-1971年,但势头也很猛。
不过,不同国家央行的初衷不一样:有的出于战略考量,有的出于政治考量,有的出于市场考量。
自从有了欧元以后,欧洲内部对美元霸权就有不少想法。去年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曾发表一个题为“欧洲主权时刻”的年度报告,其中,让欧元获得与美元抗衡的能力是主要内容。
这几年,欧洲也一直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为今后取代美国控制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做准备。
SWIFT是美元成为全球清算货币的基础。欧洲国家这几年增持黄金,把放在美国的黄金运回国,包含了这种战略考量。
俄罗斯增持黄金也是出于战略考量,即不再用美元作为储备货币。
控制美元流入俄罗斯是美国制裁俄罗斯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干脆实施去美元化战略。
2018年俄罗斯买的274.3吨黄金,按美元计算正好与原先持有的美元储备相当。不过,俄罗斯不反对用美元结算,毕竟能换点美元外汇还是有用的。
土耳其、印度等国增持黄金,则是出于避震需要,美元起起落落,对新兴市场冲击最大,需要黄金兜住本币的底。
土耳其增持黄金还有不怕与美国疏远后的考量,这是一种政治宣示。
对于挣外汇能力最强的中、德等贸易大国来说,增持黄金主要还是市场考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央行虽然连续3个月增持黄金,但以美元计算不过10多亿美元,虽然也是一种防御风险的措施,但外汇储备的配置逻辑并没有变化。
四,2019年各国增持黄金的力度还会加大
2018年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力度很大,不过这个记录很可能在2019年再次被打破。
原因是现在美联储“鸽派”抬头了。2018年美元走得很强,各国央行还增持黄金,今年美元预期加息的频次降低了一倍,甚至可能不加息,增持黄金的利益更加明显。
中国央行最近3个月的增持算是先行一步。
不过,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不代表美元的霸权地位将告终结。全球90%的贸易目前仍由美元结算,这个功能黄金取代不了,因为没有那么大的供应量,其他货币暂时也取代不了。
基辛格设计的石油美元,虽然现在遭到了一些挑战,但基本上仍然是所有大宗商品结算的货币。
而从储备货币的角度看,即使信用下滑,多数国家央行仍会把美元列入其中,充其量是调低一点比重。
更重要的是,支持美元的两根柱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美元输出的两大血管至今在全球畅通,发挥着作用。目前没有推倒重来的途径,代价也难以想象。
所以,虽然投资大师罗杰斯说“美元信用走弱的历史趋势已不可逆转”,但距离从宝座上下来还早。
多数国家央行增持黄金目的也不是要放弃美元--越是美元储备多的国家越不可能这样做,而是要丰富对冲美元风险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说,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初衷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是对美元的一次信任投票。
□徐立凡(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