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

原标题:让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

嘉 宾: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 朱之文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 王晓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倪闽景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 杨 珍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支月英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 苏荣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刘 林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苏 华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德爱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缪国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说,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亟需加大力度推进。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改革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

破解招生难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职业院校生源少,地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部分中职学校场地、设备、师资闲置现象严重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表示,与此同时,企业存在“技工荒”,职业人才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

如何让职业教育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苏荣欢是一位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他坦言,对农民工群体来说,要让他们主动接受职业教育,首先需要供需精准对接。

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群体约有2.88亿人,其中仅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如果农民工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往往局限于企业业务范围内;如果脱产参加技能培训又要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苏荣欢代表建议,要考虑农民工群体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灵活、更多元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校长王晓萍表示:“职业教育应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同时,人们的观念也要转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认可职业教育的氛围。”

刘林委员建议,要增强职业教育对广大学子的吸引力,尽快推出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资质、等级鉴定、职业标准研发等方面的政策,对职业教育实施统一管理。

激发办学活力

“我曾花了3年时间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跟踪调研,发现他们毕业后真正从事相关工作的比例不到20%。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习热情自然不高,高职院校的办学热情也会跟着受到打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德爱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国乐告诉记者。

缪国乐代表建议,赋予高职学校更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权,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培训过程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职业教育也分“大小”,其中“小的职业教育”主要指中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对职业教育心怀顾虑的原因在于成长路径比较模糊。”倪闽景委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正在尝试“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学生读了中职院校后还可以读高职院校和相应的应用类本科院校。“大的职业教育”主要以继续教育为主。这种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因而有必要下大力气推进。

提高办学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当了20多年职业院校教师。在她看来,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师资队伍力量与质量。

“以德国为例。当地对职业教育教师有严格的资格要求,通过专业师范院校培训的教师要有3年至5年的对应行业工作经验,没有经过专业师范院校培训的人要想成为教师,需要有8年以上的对应工作经验。”杨珍代表建议,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劳动特点的准入标准,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半年至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1年至2年的企业实践制度。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师从哪里来?杨珍代表建议,一方面要推广职业教育师范生免费政策,探索职业教育师范生本硕连读机制;另一方面要畅通职业教育教师补充机制,从社会和企业中吸引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

“职业教育发展好的地方,群众就业就好。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有利于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而且有助于缓解企业用工难题,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朱之文表示。

“‘培养一名技工,致富一个家庭’。精准扶贫离不开教育扶贫,这其中职业教育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直接。”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说,进一步发挥职教扶贫的重要基础作用,有利于帮助困难群体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就业;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变“输血”为“造血”。这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要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与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苏华委员建议,可通过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等形式“引企入校”,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产品、订单和技术指导人员,实现教学实习、顶岗实训实习一体化;鼓励职业院校“进企办学”,将学生培养课堂延伸到企业的培训中心和生产车间。同时,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四轮驱动”合作育人机制,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相关阅读:
规模养殖应与生态保护结合 “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