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高检报告起草揭秘:张军负总责,框架15年首次大变身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 何强)“今年在写法上尝试创新。与往年比,报告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语言风格、表述方式等都有不小的变化。”3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新闻办)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王松苗对最高检工作报告解读时说,报告的框架结构实现了近15年来的首次“大变身”。
他表示,2018年工作回顾部分,5大内容依次展开,即服务大局、诉讼监督、公益诉讼、自身建设、接受监督,特别是将公益诉讼检察作为单独一部分来写,还是第一次。2019年工作部分没有再按照检察职能一一铺陈,而是与党和国家重大部署融为一体,3个部分讲了6个字:“稳进、落实、提升”,这也是第一次。
“报告是工作的反映。”王松苗称,去年新一届最高检党组积极适应反贪转隶、检察职能调整变化,积极作为,检察工作呈现出新的面貌。这是报告“新”的根源。
他介绍,为了反复打磨这个报告,从去年12月初,最高检就启动了起草工作。报告起草组由张军检察长负总责,负责日常工作的邱学强副检察长统筹协调,下设正文起草小组、附件起草小组和素材准备小组。“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张军检察长多次与我们一起讨论报告,对报告的写作思路、框架结构、重点内容、语言风格和具体表述等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报告初稿形成后密集征求各方意见。王松苗称,与往年比,今年征求意见有四个“第一次”。第一次覆盖国务院所有组成部门,旨在更好地了解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深层司法需求;第一次走访八大民主党派中央,当面征求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第一次召开社会各界普通群众代表座谈会,快递小哥、医院护士、信访申诉人、基层干部、网络大V、中学老师等走进检察机关,直抒胸臆、畅谈感受;第一次邀请法律语言学专家挑刺,力求报告文字更精准。
报告从起草到最后定稿历经三个月,先后修改64稿。“这份报告是否做到了‘官方身份、民生立场、法治视角、人文情怀、群众表达’,还得请网友来打分。我们希望每个领域、每个人都能从报告中找到关心的事,各行各业的群众听了以后都能感到‘总有一句属于我’。”王松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