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杭州代表委员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
“政府干的,都应是人民盼的。”李克强总理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为老百姓送出了分量十足的民生“红包”,让人倍感温暖,也倍加振奋。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杭州,应该如何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答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来自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要从根本和源头发力,加强教育教师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用高质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用有力的医疗保障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
在浙江试点培养复合型教育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杭州的基础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全国政协常委、杭州师范大学原校长杜卫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综合课程开发能力,和更宽泛的综合素养和教授多学科课程的能力。”杜卫发现,杭州乃至浙江对复合型高中教师的需求尤为强烈。“培养双学科复合型硕士层次的高中教师,可以为解决教师的现实需求与配置问题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杜卫建议,教育部支持浙江省开展双学科复合型教育硕士和六年制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通过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双重学习,再加上最少半年的学校实习锻炼,培养出来的教育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现实需求。”
在杜卫看来,浙江省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为开展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启动双学科复合型本科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在体制机制和相关支持政策方面做了初步探索,为下一步探索双学科复合型教育硕士和六年制双学科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他说。
加强急需紧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等,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市妇产科医院院长张治芬非常关注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全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护理等学科的人才紧缺问题尤为突出,必须要重视并加强急需紧缺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张治芬认为,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医学院校探索开设紧缺专业,增加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并扩大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规模。”同时,要深入推进医教协同政策制定和实施。“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要结合行业需求特点,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规范临床教学管理,逐步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鼓励医学人才从事紧缺专业工作?在她看来,在着力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要保障紧缺岗位人事编制和人才待遇,给予职称晋升政策倾斜,提升急需紧缺岗位吸引力。“政府还应加大对紧缺人才培训与培养的投入”,张治芬建议,各级财政设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鼓励设置相应专业、强化相应课程、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岗位胜任力。
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分管教科文卫工委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应该不断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巩固强化基层卫生的基础和战略地位,进一步织密筑牢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网,助推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浙江积极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并以此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口。罗卫红认为,应该推广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推动各地全面整合县乡资源,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建立统一高效、城乡均衡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借鉴杭州运用信息化改善医疗服务的成功医改经验,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基层信息化建设。”罗卫红建议,通过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加快构建以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中心为主要应用的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扩大远程中心乡镇覆盖面。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支撑家庭医生依托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在线预约、在线咨询等服务,改善居民签约服务感受。(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