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有可为的土地” 55条“两会”好消息一定要收藏

原标题:“大有可为的土地” 55条“两会”好消息一定要收藏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两会”记者会上以及代表委员讨论中,都传递出很多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息息相关的新政策、新思路,条条值得收藏,件件需要关注,新京报乡村频道在此进行了初步梳理,总结出55条三农范畴内、与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有关的信息“干货”,希望能对辛勤于脱贫攻坚、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农人们有所帮助。

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

1、今明两年要解决好饮水困难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2、推进“厕所革命”,今年要推动全国3万个村庄,大体上是1000万的农户实现改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70亿元支持这项工作。

3、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4、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5、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6、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7、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农村建立垃圾收运和污水治理体系。

8、今年在全国启动村庄清洁的“三清一改”行动,即清理陈年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引导人们改变不卫生的习惯。

9、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10、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医疗、教育、就业更有保障

11、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

12、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13、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14、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15、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

16、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

17、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18、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改造提升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推动移动网络基站扩容升级。

19、开展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明显降低辍学率,继续增加重点高校专项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人数。

20、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

21、今年要针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四个方面,在全国进行一次摸底清理,建档立卡,记在账上,逐项、逐户、逐人对账销号。

22、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确保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

23、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将村卫生室的待遇问题等纳入财政预算,关注村医的助理医师执照问题。

企业降税 支持返乡就业

24、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

25、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

26、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

27、政府部门预算中每年编制采购预算,至少留30%的额度面向中小企业。

28、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29、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

30、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

31、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粮食生产 增加补贴项目

32、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

33、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推进种业创新和技术集成。

34、在全国划好和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障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的安全。

35、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会始终如一,今年还要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给予补贴,水稻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

36、在政策上让农民种粮有账算,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

37、健全粮食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改革试点。

38、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39、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

40、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41、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加大扶贫力度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2、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4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44、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

45、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46、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7、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

48、加快补齐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短板。

49、重点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财政支出力度。

50、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

51、今年拟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4年保持200亿元的增量。

乡村改革促发展

52、《乡村振兴促进法》今年将形成比较成熟的征求意见稿,并力争在2020年把促进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53、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但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54、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55、针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土地承包热点问题,两会记者会的权威解读一槌定音,表示农民进城落户后,原有土地承包权不会改变,不得以放弃承包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同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要继续延长30年,等于给农民吃了一颗长效的“定心丸”。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

相关阅读: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后…… 国家药品监管局局长:推动更多优质抗癌药和乙肝、丙肝、宫颈癌疫苗尽快纳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