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刘自明: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柳洁陈果静)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了质量强国的目标与路径。
“质量质量,质在量前,有质才能有量。品质上去了,品牌叫响了,才能占领市场,形成有效供给。”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表示,近年来,国家力推高质量发展,建造业迎来了难得的转型升级机遇。
刘自明代表说,中国建造有别于中国制造,它主要是包括建筑、公路和铁路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造。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我们国家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取得了特别大的发展。高速铁路到去年年底通车2.2万多公里,超过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通车里程总和。桥梁的数量从开放初期的10余万座发展到现在的80余万座。但是毋庸讳言,我国建筑、道路和桥梁等在使用寿命、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短板,没有在追求速度和总量的同时,实现高质量。为此,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建议国家责成行业主管部门,比如建设部牵头对行业的精细化、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制造加以系统研究,制定一套指导行业发展的标准,来推动建造业的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
推广工程总承包。在建筑业的传统工程承包模式中,设计与施工割裂,导致资源浪费、品质受限,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工程项目的整体价值和质量。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总承包方承担该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筹措、建设施工、管理运营等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实现从设计到建设的“无缝对接”,是建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高员工的素质。工程建造需要大量的农民工,而且可以长期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应鼓励总承包商自主招录农民工,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加大培训力度,使得他们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招聘之后企业任务不饱满的时候,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友好协商予以解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要实现优质优价的价格环境。一方面,工程价格可以根椐产品的质量等级进行适当调整、奖励,实现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建造工程与原材料价格紧密相关,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是动态的,在工程施工期间实事求是实行合理的弹性价格,可防止因控制成本而进行偷工减料。
允许有合理的工期。目前一些建筑工程,尤其是桥梁工程这样的产品中标之后,往往由于征地拆迁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影响工期,最后业主方让承包商拼命的赶工期,工程质量得不得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