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州“的哥”讨书记:13万本书,56个图书室

原标题:贵州“的哥”讨书记:13万本书,56个图书室

一次机缘巧合,让出租车司机余太湖多了一份“兼职”——向车上的客人“讨书”。

收到的书,余太湖会经筛选,挑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捐给贵州山区的孩子们。

“讨书”多年,技巧早已熟记于心。拉到客人后,余太湖先是套近乎,“你书读的多不多啊?”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他就追问乘客,愿不愿意捐书给山区的学生看。

一讨7年,余太湖因而“出名”,他当选央视的年度慈善人物,获中华慈善奖。名声在外,收书更容易,收书更多了,截至今年3月,余太湖捐赠图书已达13万本。

除了捐书,余太湖还发起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资助名额已达527个,此外,去年成立助学中心。3月9日对余太湖来说是特别的一天,他资助的学生兰兰当上了幼儿园老师,这是他帮助的孩子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的。

余太湖正在与学生交流。受访者供图

打工20余年

余太湖家里兄弟姐妹有7个,他排行老五,17岁时初中毕业时,因家里条件不允许,没法继续上学,他外出打工。

在城务工,余太湖做了11年汽修工,又开了11年长途汽车,期间因文化水平有限,他碰壁诸多。

“学汽修时,我去买汽车配件,上面有一行英文字母,我不认得,最后连个螺丝都没买回来。”

当长途货运司机时,余太湖得往返贵阳和广州,路程长、路途生,因没有导航,余太湖一开始常迷路,“那时候只有BB机能跟人联系上,我不会说普通话,连路都问不到。这对我的打击很大。”

“不要说工作能力多强,和人交流都成了难题,我还怎么打工,怎么做事情?这都是没文化带来的苦。”

打工时的这两次经历,在余太湖的记忆中比少年时期的饥饿留下印象更深,他也联想到,“贵州的山区里还有很多比我小的孩子,他们将来会面临着更严重的问题,或许会因为知识的匮乏,连生存都成问题。”

“讨书”7年 技巧熟记于心

2006年,余太湖回了贵阳,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打工时的经历,让他决定,该做些什么了。余太湖的想法很朴素,多读书总会有用。他想去收集书,捐给山区的学生们。

起初,他收集书的对象主要是朋友、同学和亲戚,收集的主要是旧书。2012年10月,余太湖正开着出租车,路上接到朋友来电,询问他收来的书要送到什么地方。挂掉电话后,车上的乘客起了好奇心,问余太湖为何收书。了解情况后,乘客建议,“你可以一边跑车,一边找乘客讨书嘛。”一句话点醒了他,原来还可以有这种收书渠道。

余太湖照做了,由此一讨就是7年。

如今,余太湖在当地已成小有名气的“讨书的哥”,讨书技巧也熟记于心。拉上客人后,他先是套近乎,“你书读的多不多啊?”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他就追问乘客,愿不愿意把适合中小学生看的书捐给山区的学生看。

收书并不容易。问一百个人,只有一两个真的愿意给,“好多人都是说的好听,但是后来就没有音信了。”而收到的书里,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也不多,“我自己会先挑选,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和内容不健康的都会扔掉。世界名著、描绘山川江河、故事类的图书,是首选。”

每当书攒到一定数量,余太湖就把它们放进车子后备厢,送到山区的学校里。

余太湖在蒲公英图书室里。受访者供图

捐书队伍壮大

如今的学校师资,相比余太湖上学时变化不少。老师们讲课时不再是浓浓的贵阳话,课堂上的读书声是一片普通话,只认得几个字的人不再能当老师,要有真才实学方能胜任。校园环境变化更大。贵阳市近年对山区教育投入很大,很多学校获得翻修。

基础设施跟上来了,但图书阅读资源还是缺乏。“很多学校的图书供应还是不到位,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尽量给学校送图书。”余太湖觉得,“课外书籍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能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宽阔,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读书,对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憧憬。”

因为捐书,余太湖出了名。他当选了央视2017年的“年度慈善人物”,2018年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媒体报道,名声在外,余太湖因而收书越来越多,也开始有人加入帮忙收书。

如今,余太湖不仅仅收到旧书,还有很多人在网上购买新书邮寄过来。“上次深圳东莞那边的几个好心人,一次就捐赠了5个小型图书室。”

收到的书多起来后,山区里的学校开始腾出教室,摆上书架,给图书分类编码摆放,校园图书室开始一个个建成。目前,余太湖已经累计捐赠13万本书,56个图书室,其中2个图书室正在建设,即将完工。

成立助学中心 一对一帮扶贫困学生

余太湖的助学,不止停留在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

2018年,贵州众恒助学中心(下称众恒)挂牌。据悉,2013年迄今,众恒已收集527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的信息,并寻找爱心人士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帮扶,收集信息和帮扶工作还将继续。

“一开始是我送书时了解到,有些孩子家庭困难,需要帮助,我把他们的情况记录下来,有人愿意资助,就把孩子的信息发给对方,进行一对一帮扶。”

收集信息久了,学校的老师们也主动搜集需要帮助的学生信息反馈给余太湖,筛选和对接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众恒目前困窘于资金不足,余太湖说,“需要帮助的学生太多了,我家庭条件有限,更多是通过爱心人士们帮助他们。”

助学之举获得诸多感谢。2月27日,余太湖的朋友圈即晒出一封感谢信,小学生鑫鑫在信中写道:“谢谢您们,是您们温暖了一个个无助孩子的心。”

收获感谢之时,余太湖往往在开心之余觉得愧疚,愧疚于为孩子们做的太少,“从2012年开始做到现在,不是说有多大成绩,但我至少还是做了这么多事。如果早十年,早二十年这样做,我还只有这点成绩吗?”

余太湖的愧疚,还源于亏欠妻儿。大儿子已成家立业,但小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妻子有糖尿病,常年要吃药。余太湖是家里的顶梁柱,经济来源只靠开出租车。常年助学,除了经济投入,还有时间投入。有时候妻子也曾抱怨,自己经常不在家,陪伴不了家人孩子。

3月9日,对于余太湖是特别的一天,他资助的学生兰兰当上了幼儿园老师,这也是他帮助的孩子中第一个找到工作的。

新京报记者 王瑞文 实习生 王佳珺

编辑 周世玲 校对 危卓

相关阅读:
佐丹奴年度净利润缩水 集团称大中华地区销售额下跌所致 中国电建承建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电站全面移交运行 惠及苏丹三分之一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