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怎么办
许方盛代表:减税相当于加薪。
罗鹏代表:如何落地实现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还需要后续细致的工作跟上。
张志勇委员:营改增以后税收链条更加完善,对以前一些缺缴、漏缴税费现象监管力度加强了。
杨德才委员:建议继续加大中小企业减税力度,进一步完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管理制度,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一减税降费“大礼包”可谓力度空前。接下来,如何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是代表委员们关心的问题。
减税“红包”很大
“减税相当于加薪,2018年10月份至12月份的个税改革过渡期,设计院缴纳个人所得税降幅51.94%,累计享受个税减免4.44万元,员工平均增加工资收入2114.3元。”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院长许方盛感慨地说,今年1月份加上享受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后,设计院缴纳个税降幅达90%,员工月工资人均增加了1467元,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也感受到了减税带来的好处。陈燎原代表算了一笔账,2018年,他带领老铺村村民发展板栗基地600亩、油茶基地1600亩、楠竹基地1500亩,累计减免各项税收70多万元。“看起来不多,但对于村里来说可是‘真金白银’。”陈燎原代表高兴地说。
在减税方面,除了年初已经明确的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以及全面落实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外,还将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
“这次减税是普惠性的。”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认为,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6%下调至13%。同时,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税率从10%降低到9%,还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税收抵扣等举措,相关行业的市场主体会有明显的减税感受。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也表示,这次减税降费力度空前,企业也应用好减税降费的利好,聚焦主业、深耕实业。相信随着投资创业环境日趋完善,市场环境更加公平,企业对未来发展会更有信心。
减税还需“简”税
全国人大代表、满帮集团联席总裁兼货车帮首席执行官罗鹏认为,目前减税政策落地都很快,也能直接落实到企业头上。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减税重在“简”税。
“减税涉及交易过程中增值税抵扣问题,但现在政策还需具体细化,所以有些企业对于成本下降的感受没有想象中明显。”杨德才委员分析说,在减税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跷跷板”问题,“因为在增值税下降的同时,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也会下降,所以部分下游行业企业关于减税降费的力度感受不会那么明显”。
尽管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但如何落地实现,还需要做好后续的细致工作。“计算税收需要搞清楚产业链的整体情况,不同行业的情况差异很大,不是单靠税务部门就能完成的。”罗鹏代表说,针对不同行业,应该建立联动机制,把减税降费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也表示,目前一些地方减税降费的相关流程还很繁琐,周期也相对较长。刘伟委员建议,希望减税降费的标准和流程进一步简化,也希望政府今后对科技企业也能作出一些定向的减税安排。
关键在于落实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目前减税降费的关键主要是落实。在许方盛代表看来,个税专项抵扣应该更多考虑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个税专项抵扣设计,考量科技研发、勘测设计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特点,扩大继续教育抵扣范围与抵扣金额,持续加大个税减税力度,既帮企业留住人才,也可激励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素质。
“一些企业在减税降费的实际受惠程度上还感觉不明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张志勇认为,如今,税务部门通过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包括营改增以后税收链条更加完善,对以前一些缺缴、漏缴税费现象监管力度加强了。
杨德才委员建议,应继续加大中小企业减税力度,进一步完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管理制度,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与动力。同时,在出台具体细化的政策后,要密切跟踪制度的实际效果,看市场主体是否真切地感受到了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好处。相信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减税降费新政的落地,实体经济税负状况会有所改观,将会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