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镇葛根庙:村民忙种植 无人再“偷牧”

原标题:小镇葛根庙:村民忙种植 无人再“偷牧”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8日电 题:小镇葛根庙:村民忙种植 无人再“偷牧”

新华社记者张丽娜

“我今年又租了两个棚,种了不少新品种,你赶紧看看这是啥。”王锁柱发来一段小视频,本是生长在南方的百香果,在他家的大棚里试种成功了。自去年来到他家采访,王锁柱经常在微信上与记者互动,传上来一些反映他家变化的图片和视频。

这位50岁的牧民,住在内蒙古兴安盟葛根庙镇胡格吉勒嘎查,老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两口过去靠养羊维持生计。他们所生活的小镇8000多人口里蒙古族占85%以上,拥有10万亩天然草场,传统的养殖方式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那两年牛羊肉价格高一点,老乡们养得多,很多草场都被羊啃得不长草了。” 王锁柱说,尽管有禁牧、休牧、轮牧的要求,但草料不够,只好偷偷地去放牧,这边没草了就去那边,白天管着就半夜跑出去。

让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牧民,放下“鞭子”谈何容易。葛根庙镇书记李英坤说,政府部门苦口婆心地跟老乡讲政策,然而生态效益难以直接反映到经济收入当中,牧民因牧场资源减少,经济利益受损,为维持收入不变,违规放牧、偷牧成了“公开的秘密”,草场质量急剧下降,随之而来的畜牧业产品、副产品质量下滑,牧民收益逐年降低,竟成了恶性循环。

必须得有更好的办法,让老乡们甘心放下鞭子。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小镇因地制宜搞了套“菜单式扶贫”办法,政府提供产业发展政策,供贫困户“点菜”选择。鼓励牧民走舍饲养殖产业发展道路,镇政府组织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到外面学习先进技术,从改良、配料、接羔、育肥、出栏,每一步都走科学养殖之路,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将养殖户的基础母羊全部改良成适合舍饲养殖的二元母羊,接羔率、育肥速度都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把大部分过去散养的牧户吸引到设施农业中来。2016年,王锁柱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推荐他选择温室大棚。以前没种过,能不能行?10来只羊,怎么办?在经过技术指导员培训后,老王打消疑虑,把羊卖给了养殖大户,决心转型。从一棚到四棚,从单一种植到反季节多品种种植,老王起早贪黑不惜力,也收获了果实。

在王锁柱传来的视频里,记者看到他家的大棚里一派生机盎然,黄瓜和西红柿再有十来天就能上市,今年收入预计能达到5万多元。老王在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里,只能算“小门小户”,这里共有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800栋,1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搞种植实现了稳定脱贫,有些大户实现了跨地区经营销售。

“如今,哪里还有牧民‘偷牧’了,都忙着搞大养殖、大种植呢!”王锁柱说,他现在的心思都在怎么把大棚经营好,他之所以不愁种植的水果和蔬菜销路,主要在于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小镇开拓了垂钓、种养体验、农家乐、采摘等副业,已成为兴安盟地区及周边白城地区最大的周末旅游目的地。

2018年,全镇游客接待量达到20余万人次,仅绿色果蔬、农副产品销售一项,全镇就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间接带动农户从事旅游相关产业140余户,户均增收1万余元。

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 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 妇女们都夸这样的工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