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9年“国家账本”中这3000多亿到底去哪了?

原标题:“国家账本”中这3000多亿到底去哪了?

摘要:预算报告被称作“国家账本”,今年出炉的这本“国家账本”有哪些新亮点,透出国计民生什么信号?

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长14.9%、赤字率2.8%……

预算报告被称作“国家账本”,今年出炉的这本“国家账本”有哪些新亮点,透出国计民生什么信号?且看人大代表解读。

加法: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增加重点领域投入

拿到报告,代表们发现,去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聚力增效”,今年的新提法是“加力提效”。

“提法本身就反映了政策的导向。”代表们表示,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要有新变化来应对。

其中,“加力”体现在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和加大支出力度;“提效”体现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也不是要搞政府大包大揽,而是要实施逆周期调节,更好应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采取改革的办法,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着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财政部门,关键是要做好“加减乘除”这四则运算。

所谓做好“加法”,就是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支出精准度。预算报告显示,增加了重点领域投入,提高支出精确度,精准聚焦增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能力,比如重点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着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

“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来看,财政预算资金统筹,保驾护航做得很好。”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说。

乘法:减税降费体现让利为民

2019年的预算报告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幅度的减税降费,这也是“乘法”。

预算报告指出,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到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增值税已经全覆盖,和制造业的关联更紧密。细细分析,增值税是中国最大的税种,减税的着力点放在最大的税种上来考虑。增值税税率的最高档又落在制造业。

“今年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这样的规模和力度确实超出市场预期,超出很多老百姓的预期。”代表们表示,减税降费的力度充分体现政府让利于民的决心和诚意。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点,既考虑了宏观政策的需要,也考虑到了企业和百姓需求。企业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减税降费旨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助于减轻这些企业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而消费者也从中受益。刘小兵说,制造业税率从16%降到13%,实际上不仅是对制造业,对其他行业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而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这达到了促消费的实际效果,这是普惠性的减税。

减税降费带来的另一个明显效应,就是稳预期。不少代表注意到,这次减税不仅力度大,减税的方式变了。以前减税更多的是出台优惠政策,是在税基上降税,往往都有三年五年的期限,这次是在税率上直接降税,这是一种更具有确定性的方式,透明度更高,能更有效地引导预期、改善预期。

减法:政府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再压减3%

减税降费要落到实处,意味着政府必须要过紧日子,也就是做好“减法”,节用裕民。

“政府过紧日子,是要主动过紧日子,而不是被动过紧日子。” 紧日子意味着要严控“三公”经费预算。预算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带头严格管理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要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做法,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开支。要主动挖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

除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而要做好“加力提效”,还有一道“除法”,也就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代表们注意到,此次报告中有不少创新提法,比如建立留底退税制度,建立民生支出清单,把消费税的征收环节往后移。

但也发现不少有待改善的细节。刘小兵代表说,按照经济性质分类,中央本级的基本支出中,其他支出一项有3000多亿,占到27.3%。”这3000多亿到底去哪里了,不能简单地用‘其他’打发掉。”他建议完善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支出的具体科目。

相关阅读:
财政部部长: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个多月涨33%后有人眼红贷款炒股 这些银行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