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提升执行力⑧|石排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塘尾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提前3个月竣工

原标题:提升执行力⑧|石排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塘尾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提前3个月竣工

■塘尾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一角见习记者 袁健斌 摄

从昔日建筑余泥成堆的鱼塘,到如今凉亭、假山、湖水环绕,一派苏式园林景观——石排塘尾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于去年10月份动工,并赶在了今年春节前竣工。环境大变样后,成为了本地乃至周边镇街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按照原来的建设计划,工程周期为半年时间,但我们实行了24小时轮班制度,不间断督促落实建设进度,促使工程有条不紊、保质保量完成。”石排镇住建局副局长王家声告诉记者,比计划提前了3个月竣工,这是高效率监督之下“跑”出来的结果。

实际上,石排近年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石排样板项目,成为了东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提前3个月完工,看似数字上的变化,背后恰是石排提速工作效能、履行重大项目监督职能、完善问责体系的生动注脚。近日,记者走进塘尾古村,一探强化执行力如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排解难点

想方设法做好村民工作

塘尾古村落东侧生态公园是塘尾古村落-红石山遗址公园特色连片示范区二期的重要环节,该工程的难度在于将两个古迹之间的三口鱼塘改造成为景观湖体。“清理鱼塘的垃圾是一大阻力。”王家声说,因为历史发展的原因,原来三口鱼塘都被堆填满建筑余泥,涉及的土方量大,又靠近民居,清理难度较大。

如何解决土方问题?为此,石排镇政府划定了一个土方临时放置点,把清理出来的土方暂存于此,再由施工车辆分批运走。然而,施工车辆频繁的进出,也给村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部分村民反映过噪音、道路安全等问题。”塘尾村党工委副书记李廖洪说,工程不能停,只能采取措施去解决。

于是,塘尾村委会派人逐家逐户去解释,并在工程出入口加派人手巡逻,以此消除村民的担忧。此外,以往一些村民还在此开荒种菜、养鸡,但经过劝说后也积极配合清理。“公园建成后,村民们纷纷点赞。”王家声说,做好工程建设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大监督、落实进度,另一方面要做好村民工作,加强密切沟通,“民生工程就需要深入民心、取得民心。”

履行职责

“脚下有泥,说明工作做到位了”

工程是否按计划进行,监督是否落实到位,问题是否有效解决——这都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也是考验执行力落实直面的问题。王家声告诉记者,作为职能部门,他们实行了全体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由两名副局长挂帅跟进工程进度,并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及时监督考核,把遇到的困难列成台账,一条一条去解决。

跑工地,了解工程进展。3个月里,王家声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一趟,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在他看来,监督就是进度表,靠的是一线指挥,直面应对,如此工作才能做实做透。“跑多了,鞋子都沾满了泥土。”王家声风趣地说,脚下有泥,说明工作做到位了!

公园建成后,如何为城市品质加分,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王家声介绍,在后续管理和维护上,将由镇财政统一安排资金养护,实行专人专职管理,制订公园管理细则,推进公园管养专业化、精细化。另外,据李廖洪透露,塘尾村将加强对村民的文明素质的培养,加大文明宣传力度,引导村民文明游玩,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相关链接

今年投入1亿元启动13宗项目

继塘尾村美丽幸福村居一二期工程后,今年石排将继续投入1亿元启动建设四大类共13宗项目深入打造塘尾古村落-红石山遗址公园连片示范区,同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全面铺开农村“插花地”“边角地”见缝插绿。

同时,石排继续推行镇主要领导定期督导重大项目制度,健全项目落地协调机制,加强部门沟通联动,深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重大项目建设“解难题、促开工”攻坚活动,把重点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对各部门、村(社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加大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在各项考评中的权重,强化督查督办,实行按月跟踪公开排名、末位约谈等机制;实行差异化目标考核,制定“一村(社区)一目标任务”的年度清单和“一部门一目标任务”的年度清单。

声音

石排出台了《中共石排镇委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针对各类“痛点”“堵点”,进一步强调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形成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接下来,石排将紧紧围绕创建省乡村振兴示范镇这一目标任务,推进农村产业兴旺工程、农村生态宜居工程、乡风文明润化工程、和谐农村善治工程、农民生活富裕工程“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石排样板。

——石排镇委书记刘学聪

(见习记者 袁健斌 记者 吴金华)

相关阅读:
顺义:综合运用巡察成果 提升巡察整改效果 昌平:立案6人 扫黑除恶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