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工业互联网使中小企业 获得“跨越式”发展机遇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 工业互联网使中小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夏旭田北京报道

解码经济“新动能”

在“爬坡过坎”的阶段,如何实现新旧动能合理转换,是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工业互联网、“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这一个个新技术与新兴行业背后,寄托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期望,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导读

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很多环节需要一个“补课”的过程,而机遇在于,这些企业有可能借助工业互联网快速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近日,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刚刚成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就外界关注的工业互联网话题给出了专业解答:在发展路径上,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有哪些不同?其将为企业带来哪些切身的益处?如何解决企业在开放工业数据上的顾虑?

徐晓兰表示,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机遇在于,这些企业有可能借助工业互联网快速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很难出现“一家独大”

《21世纪》: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是,工业互联网面临着更为复杂多样化的场景与要求,这意味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有哪些不同?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主要有两大显著区别。

主要表现为:一是连接对象不同。消费互联网主要连接人,应用场景相对简单,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等各类工业要素和工业业务流程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更大范围的实时连接与智能交互,连接种类、数量更多,场景更为复杂。

二是技术要求不同。互联网网络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对网络时延、业务承载和隔离能力、可靠性等要求不严格,但工业互联网直接涉及工业生产,网络性能上要求时延更低、可靠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由于消费互联网面临的需求相对是共性的,很容易出现以资本和技术为中心的规模经济和平台经济,出现“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局面。但是工业互联网的行业属性和企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力非常明显,更容易在各个细分的垂直行业出现很多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者,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21世纪》:这是否意味着,工业互联网领域很难像之前的消费互联网那样,出现“一家独大”的平台?

徐晓兰:我国工业门类很齐全,但地区间、行业间和企业间差距很大,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水平千差万别,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由于其复杂度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从而很难出现“一支独大”的平台,但会形成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垂直行业及龙头企业牵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同时,随着平台开源化发展趋势,也不能排除工业互联网会出现一些大型或行业性的开源平台。就像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开源的,上面嫁接了很多不同的应用,涌现出各类APP,形成了丰富的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开源平台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生态需求。

《21世纪》:GE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似乎遇到了一些挫折,对此你怎么看?其对探索工业互联网有哪些启示?

徐晓兰:由于起步早,不论GE集团内部还是在产业间,对工业互联网技术路线、应用模式、数据模型等等还在摸索中,加上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而GE又是上市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经营效益有要求等等原因,GE在战术上作了调整,但是在战略层面没有发生变化,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先行者,他们做了大量的试错工作。

这个平台现在更多地从原来的“大而全”的解决方案转向集中优势做好对全球部署的设备进行检测预警、再逐步扩大功能和扩大领域。

工业数据安全是关键

《21世纪》:对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徐晓兰:工业数据资源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资源,在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存储管理、平台应用和价值创新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构建深挖工业数据资源核心价值的能力体系模型,强化工业数据资源的原始积累、应用创新和智能挖掘,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作用,推动“产品交付”向“价值交付”迈进,对企业提质增效降本效果显著。

比如降低研发设计成本、降低能耗、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废品率、压缩运输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实现企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要素的联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工业的各项要素资源能够互联互通、高效共享,这都能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现在有很多企业对于把自己的数据放在工业互联网上是心存疑虑的,它们认为这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又需要更多工业数据的集聚,如何看待这一困局?

徐晓兰:存在这一困局是正常的,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重视也是一个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工业互联网要比消费互联网更加重视安全。对企业来说,工业数据是企业的生命线。海量的工业数据不仅涉及工业安全,更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因而工业企业对把数据放到云端会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谨慎。

所以,工业互联网要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多层次保障体系,重点针对基础好的行业和安全需求迫切的领域,开展安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同时,建立工业化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搜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工业互联网数据流动管理机制,通过法律和技术体系的完善,让企业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数据放到上面是足够安全的,是有保障的,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中小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1世纪》:不同的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期待也是不同的,能否谈下这种差别?

徐晓兰:对大企业而言,其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通,可以增强企业配置资源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优化大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要素资源配给,提高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管理、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效率。使其更掌握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手棋,不断保持并提升大企业的竞争力。

对中小企业而言,降成本增效益的诉求更加强烈。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可以低成本或免费获得一些服务。比如,对于一些工业设计软件,很多小企业用不起,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低成本共享提供诸如工业设计软件、工业APP、工业云等服务。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前期大额投资。

在此意义上讲,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再是投与不投问题,而是用与不用的问题。我觉得,这正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

《21世纪》:中国存在大量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这对工业互联网而言,是否存在挑战?

徐晓兰:在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非常大,比如电子信息制造业基础较好,已经部分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而在有些行业,信息化的基础非常薄弱,需要加快“补课”,才能加速发展。

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部署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投入情况,选择企业急需降本增效的环节部署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活力,国家也会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普惠多样化的服务。

《21世纪》:中小企业最有可能在工业互联网上获得何种机遇呢?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很多环节需要一个“补课”的过程,而机遇在于,这些企业有可能借助工业互联网快速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较于既有基础较为完善的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沉没成本较小,它们更愿意拥抱新的技术,从而具备了某种后发优势,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充足的资金,以及不断迭代的技术、完善的政策环境,有利于这些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发展。

在此前的产业革命中,很多企业出现过这种后来居上的跨越式发展的。如果能抓住机遇,中国这些企业完全有可能跨过渐进式迭代,直接迈入信息化时代。

实际上,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格局未定和面临重大突破的战略窗口期,发达国家虽起步最早,但目前在技术、标准、应用等方面尚未取得系统性突破,国际技术和产业格局尚未成型,这为中国加速追赶和超越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

相关阅读:
21岁莱太花卉市场下月闭市改造 北青报:全国自由携号转网还需鞭策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