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减出来的新“4万亿”

原标题:减出来的新“4万亿”

减税降费的力度比预期来得更猛。

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对减税降费做出非常细致的安排。

近些年,企业家“逃跑”总能登上热搜,有吃瓜群众的大惊小怪,也有企业家的深思熟虑。虽然故土难离,但资本与企业都免不了逐利,税负成本居高不下最是燃眉之急。

根据纳税主体划分,我国的企业部门纳税占比超过80%,由于税制以流转税为主,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时期,制造业部门盈利能力普遍下滑,因此企业主观税负感重。更现实的问题是,在企业税负普遍承压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压力往往更大,这也是国家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纾困的原因。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要对抗的现实依然很“坚硬”,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仍在艰难摆脱总体质量不高、原创基础能力薄弱、资源与环境损耗较重等“瓶颈”制约;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受到税负压力、要素价格高企、盈利空间收窄、融资困难等重重考验。

实体经济攻坚克难,需要减负前行。积极财政正在由传统加法向减法转变,作为另一种积极财政,减税拉动经济主要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流和居民收入来实现。而过往的积极财政擅长做加法,“铁公基”为代表的大量基建是投资大户,投资拉动对促进经济高增长功不可没,但难免后劲不足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也拉高了整个社会的杠杆水平。相比之下更值得期待的,一定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效果。

按照拉弗曲线理论,减税降费只是暂时使得政府收入减少,但可以刺激企业加大投资和促进国民消费,从而扩大税基,最终增加税收收入。在这个意义上,降低税率和社保费率,让企业承担的成本负担合理调减,以激发市场活力是一个最终改善经济的过程,对政府、企业与市场来说都是好事儿。

超值减税降费“大礼包”直指实体经济,配合货币政策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双向发力为实体经济减负,提振企业投资信心,间接促进居民消费和经济复苏。减税降费的效果,从眼前看,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信心和抗风险能力,提升未来发展信心。从长远看,有利于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走向深层次的改革注入新动能。

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政府也为减税创造了空间。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提高0.2个百分点,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去年,全国企业和个人减负的总规模超过年初预计的1.1万亿元,达到1.3万亿元多,加上今年的2万亿元,未来减税不断加码,减出来新“4万亿”正在生成,新的发展蓝图跃然纸上。

相关阅读:
破题中国版REITs 税收中性或可行 投研待考 科创板基金摸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