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抓准“普惠金融”突破口

原标题: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抓准“普惠金融”突破口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18年工作时表示,2018年中国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目前,国内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亿户,其中有90%左右是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遍布中国的城镇和乡村,已成为吸收就业、促进市场流通、增加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但是,小微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对融资的需求特别强烈。虽然单一的企业所需资金量不是很大,可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就会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因此,要保证小微企业能够活下去、活得好,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抓准“普惠金融”突破口,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保证小微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经过近几年宏观经济调控,中国经济运行压力日渐增大,管理层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比较重视,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个“顽症”。

小微企业之所以融资难、融资贵,首先是因为小微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长期以来,民营企业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市场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下,很多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的资金仍很充沛,部分企业甚至将大量资金投入P2P理财市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多以国资控股为主,从资金安全角度看,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与国企之间更容易形成“强强联合”,小微民营企业却往往会受到冷遇,在需要钱的时候无法及时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之所以突出,也离不开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去杠杆”既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以前为了推进GDP增长,金融机构往往会迎合投资的需求而随意放大信贷量,这些钱大多流向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得到的资金杯水车薪。但在“去杠杆”过程中,对金融支持需求越紧迫的小微企业越容易遭遇金融机构的“断供”,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经营风险。因此,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需要防止资金过多流向非实体领域,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

前几年,为了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管理层曾积极推进地方中小银行、股份合作制银行以及城市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对接,在货币政策的宽松度上也向中小银行倾斜。但是,这种政策本身就说明,国有大银行不屑于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给予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中小银行往往实力较弱,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只能靠提高存贷款利率来维持自身生存,导致小微企业向中小银行贷款经常会出现“不理性的经济行为”。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央行和银保监会已要求国有银行设立“普惠”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但由于国有银行本身就是商业机构,向小微企业放贷的性价比较低,因此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并不高,小微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通道并不流畅。

2018年年底,中央在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及时纠正了市场对民营经济的舆论偏见,将小微企业定位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基础性力量,令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再承受歧视性待遇,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促进就业方面,小微企业占有天然优势。因此,在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上,国有银行要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提高普惠金融覆盖面。小微企业活了、发展了,就业就会稳定,民众收入就会增加,市场就会活跃,中国经济就能保持平稳健康的运行。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编辑 汪世军 校对 吴兴发

相关阅读:
违反相关规定 随行付支付被罚590万 广东首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