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仲春惊蛰 | 福建武夷,击鼓高喊唤春茶
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雅 周怀宗)“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由于闽北多山,夏无烈日,冬无严寒,一年四季雨雾弥漫,气候湿润,故适合茶树生长。像建瓯的北苑茶、武夷山的大红袍、南平的贡茶,都是家喻户晓。闽北先民不但善于生产制作茶叶,而且千余年来,这里还形成了许多与茶有关的饮食习俗,其中,惊蛰节气的“喊茶”尤其著名,也是当地颇具人情味的一种民俗。
喊茶。图片来源 东南网
欧阳修诗云:“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年穷腊尽春欲动,蛰雷未起驱龙蛇。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万木寒凝睡不醒,唯有此树先萌发。”就是描写喊山喊茶的壮观。
赵庄乡桐花村东篱茶园的赵新强告诉记者,在喊茶时,村民背着一面大鼓,手持双棍,激烈槌击,越擂越猛。幕后有人领喊:茶发芽,茶发芽,茶发芽了……顿时一片众喝:茶发芽了,茶发芽了……“这种形式表现的是古代茶事,惊蛰的岁月,以鼓击山,来惊醒那冬眠在梦中的春茶。”赵新强告诉记者,古代贡茶需在早春时节采摘,送往京城,所以山民在此季喊茶,以期还在冬梦中的茶叶能够醒来,展叶待采。“我们这里的茶园很多,几乎每年惊蛰,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喊茶。以期盼来年的好收成。”
采茶。图片来源 东南网
惊蛰到了,各地还有什么风俗?
驱虫
惊蛰之后,昆虫开始复苏。各地都有驱虫的风俗,驱虫的方式各有不同。如熏艾、撒石灰以驱赶虫豸。在南方沿海,还有撒蜃炭驱虫的习惯,蜃炭即贝壳烧成的灰,与石灰有类似功用。
炒豆
中国南北各地都有惊蛰炒豆子的习惯。炒豆子也是驱虫的意思,灶台温暖湿润,容易引来虫蚁聚集,炒豆子时需要长时间生火,有驱虫效果,而且古人认为豆子的爆裂声也可以驱虫。各地根据自身特产,炒的对象也不同,陕西等地多产黄豆,多以一般都炒黄豆。在广西,则炒玉米为多,江苏瓜州,习惯炒糯米,而在福建,豆子、麦子都可以炒。而在山东,则多有在这一天烙煎饼的习惯,同样也是生火驱虫的意思。
吃梨
山西、苏北一代,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有人认为这样可以使虫害远“离”庄家。也有传说认为,吃梨的习俗传自山西人走西口的时候。惊蛰是二月第一个节气,过了正月,回乡过年的人们,整理行装,准备外出谋生,家人送别,吃梨以寓意不忘祖先、不忘家乡,记住别离的滋味。
祭雷神
惊蛰以雷声为起点,因此各地多有祭雷神的习俗。此外,有一些地方还有雷公出行期间,禁婚嫁的习俗。
蒙鼓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代雷神的形象中,多有手持鼓槌、击鼓发雷的描绘,所以古人认为这一天可以用来制作鼓。
新京报记者 张静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