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安忆直指海外出版“怪现象”:“只留下一个泡沫”

原标题:王安忆直指海外出版“怪现象”:“只留下一个泡沫”

摘要:"后有一段日子要过紧日子,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回避,很诚恳地告诉实情,以及缩紧财政的计划,将钱用在刀刃上,不该用的地方收敛起来,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认真鉴别公益项目,开源节流,共度时艰。"

“今后有一段日子要过紧日子,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回避,很诚恳地告诉实情,以及缩紧财政的计划,将钱用在刀刃上,不该用的地方收敛起来,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认真鉴别公益项目,开源节流,共度时艰。”

今天下午,在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王安忆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为题作了发言。

“海外出版社并不能在发行上付出成本,出版几十、一百册书交代完事。版权代理公司是完成了上级发派的指标,有了政绩。作者呢?履历上有翻译多种文字的纪录。事实上,谁也看不见书。甚而有之,版权代理公司签好约不再进行工作,只留下一个泡沫。”王安忆在发言时直指目前海外出版行业内的一些“怪现象”。

王安忆进一步指出,海外并购出版社据说并购的资金相当巨大,海外出版社得到资金即可满足,原先苦心经营的出版计划一并卸下,而中国方面并不熟悉海外市场、发行渠道、营销方式,难以为继。“据说,有大量版权代理公司关门歇业,但固是国家计划,赔掉的钱也不用负责。”

之前,王安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现在是钱投的太多,收获还不如以前。”2015年,媒体报道中国作家在纽约书展签赠活动 “遇冷”,这一消息让她记忆犹新。在2017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上,王安忆也曾建议中国文化应更好地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内可以依靠行政资源,但在国外还是要依靠市场。”她说。

以下为王安忆发言全文:

我需要声明,我的意见仅是个人有限的了解出发,并没有作全面的调查和科学的数据统计,所以难免有主观臆测的成分。请大家酌情看待。

中国文化走出去,确实反映了人们进入全球化视野的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合乎中国经济发展实力的现实,让世界了解中国走进现代化之后大大改变的精神状态和形象,消除陈见,是人们急于要求满足的心情。但应该避免过于急躁的心情,实事求是,抱科学理性的态度。

我没有调查过中国走出去具体的具体策略和投入,以我直接的经验,就是版权代理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冒头。各公司来签约版权的条件十分慷慨,通常不要求唯一版权使用,许诺的费用也不低。对于作家来说,经济收入是考虑的条件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品译介的迫切。

我们的版权代理公司大约也是以同样优厚的报酬去签约国外的出版社。国外的出版社多是私人的,大多规模微小,经营谨慎,对于资金自然很欢迎,译者们的稿酬也是有保证的。但是中国文学在海外市场被接受的程度其实相当有限。研究汉学或者亚洲历史社会的学者完全不足以充实市场的消费。

作为普通读者的大众,一是不很喜欢翻译作品,这和我们中国的阅读情形正相反,中国现当代小说是继承“五四”文学传统,而“五四”文学传统又是在西方启蒙运动背景下开闸、成长。所以我们的文学接受天然地倾向西方翻译作品,同时,中国从上世纪初对现代化的渴求也促进了这种需求,因为在中国贫弱的旧时代,能看到的进步基本即是欧美的社会生活场景,小说就成为人们热衷于接受的载体。

而西方及海外的读者大多倾向于读他们了解熟悉的现实生活。以己推人,我们对另一些地区的文学作品也是冷漠的,比如尼泊尔,比如黎巴嫩,比如非洲、中东,并不会像对欧美国家的文学持同样态度。还有一个更主要的问题,是语言,以美国为例,《纽约书评》是评价用英语写作的作品,哈金所以能在美国书市上获取成功,就因为他用英语写作。第一本书即受到《纽约书评》的推举。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开放国门,我们的文学曾经受到很大的关注,其中更多的是出于对一个冷战时代共产国家的好奇,以及政治改革的期待。这一波热潮过去,还有一些余波在偶来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下影响,渐渐发展,形成两千年以来的新气象。虽然不是那么热烈,规模和程度都要收缩许多,可是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真正的文学市场。

但当大量的“中国文化”的产品以倾倒之势冲击过去,这脆弱的趋向便溃散了。因前边所说,注入资金推动译介的模式,结果是海外出版社并不能在发行上付出成本,出版几十、一百册书交代完事。版权代理公司是完成了上级发派的指标,有了政绩。作者呢?履历上有翻译多种文字的纪录。事实上,谁也看不见书。甚而有之,版权代理公司签好约不再进行工作,只留下一个泡沫。还有,海外并购出版社据说并购的资金相当巨大,海外出版社得到资金即可满足,原先苦心经营的出版计划一并卸下,而中国方面并不熟悉海外市场、发行渠道、营销方式,难以为继。据说,有大量版权代理公司关门歇业,但固是国家计划,赔掉的钱也不用负责。

鉴于以上情形,我建议谨慎对待这项工作,无论是主流媒体,政府通讯,还是坊间流传,都释放强烈信号,今后有一段日子要过紧日子,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回避,很诚恳地告诉实情,以及缩紧财政的计划,将钱用在刀刃上,不该用的地方收敛起来,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认真鉴别公益项目,开源节流,共度时艰。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舒抒题图来源:张驰

相关阅读:
治沙有成效 居民又遇新烦恼 日本今春将迎食品饮料涨价潮 或增加民众生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