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西城共划分183个街区,今年将分类“更新”

原标题:东西城共划分183个街区,今年将分类“更新”

新京报讯(记者 周依)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科学划分街区单元,实施街区更新。记者日前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东、西城已完成街区更新单元划分,分别划出82个、101个街区,今年将分类进行改造提升。

目前,东城区已打造出史家胡同、草厂四条等多条“精品示范街巷”,同时系统开展街区更新技术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开展试点街区示范设计。西城区已形成15套街道城市设计导则、20余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依据设计方案推进了17片重点街区的实施亮相。同时,两区正通过邀请专业设计人员参与街区治理、编制实施相关工作规范文件等方式,推进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落地完善。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街区责任规划师在北京的街区环境整治和公共空间提升中发挥了良好作用。去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制定了《关于推进北京市核心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今年将组织落实《指导意见》,在建立健全街区更新机制、提升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健全街区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制度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指导各区编制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并跟踪街道的工作情况,适时提供技术服务。

分类施策,考虑不同街区居民需求差异

记者在位于东城区前门东区的草厂四条胡同看到,整齐的青砖黛瓦与“被藏起”的架空线,新刷的白墙、大红院门与传统的胡同民居在此共存,印证着“修旧如旧”的老城提升理念。胡同内经过“厕所革命”后,有独立隔间和采暖通风系统的新公厕令人眼前一亮。此外,提供安保、保洁等服务的24小时物业管理、实现居民自治的“小院议事厅”,街区内新开的书店、新型菜站、理发店和主食厨房等便民设施,也显示着这片历史街区的新面貌。

3月1日,草厂四条胡同一处文创店外墙悬挂着风车装饰。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依

居住在草厂四条29号院的叶子是街区内春风习习杂志图书馆的年轻员工,年前住进这间经过改造的“共生院”,让她对街区历史和胡同的邻里文化有了更深的感受。“院子里是三个单间,都有独立的厨卫,线路改造后还可以使用节能智能家居,一个月能省下好多电费。和胡同里的大爷、大妈熟悉后大家经常走动,很有大杂院的亲切感。”

据东城规划国土分局介绍,街区更新是指在街区层面进行整体的规划、整治、建设和提升,包括保护风貌、腾退修缮文物、天际线控制、公共空间提升、补足便民服务设施、改善住房条件、开展社区营造等。目前,东城区已打造出史家胡同、草厂四条等“精品示范街巷”,各有特色。其中草厂地区的规划提升,就考虑到此处居民的多样性。

西城区展览路街道的德宝新园街区,则在更新中着重强调“需求导向”,在1号院内修建了可休闲健身、晾晒衣物的小公园,并保留了老人们在小区路旁的“下棋据点”,铺上防腐木、搭上遮阳伞,将其提升为夏季可乘凉、冬季可晒太阳叙闲话的休憩点。

德宝新园1号院居民在新修建的公园中健身。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依

据了解,西城区针对全区划分的101个街区,已形成15套街道城市设计导则、20余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依据设计方案推进了17片重点街区的实施亮相。各街道街区整理展示中心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

责任规划师“加盟”街区治理,指导民居古建修复

走进东城区史家胡同45号,一座红绿漆垂花门令人瞬间重拾老北京四合院的历史记忆。

参与修缮这一院落的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规划师赵幸介绍,该院是挂牌保护院落,改造前,院内这处垂花门古建筑已破损脱色、濒临倒塌,“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尤其注重对院落整体风貌的提升及有价值建筑的保护”。经过专业测绘与严谨论证,设计团队最终决定将垂花门拆除后原址、原貌重建,并绘以传统民居最常见的黑红净彩画。原垂花门残件则被编号收藏,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中进行展示。

史家胡同45号院,经过修复的垂花门。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依

同时,以垂花门修缮为契机,团队还与居民协商拆除了废弃的煤棚和违建,利用腾出的空间划分种植区,给居民提供了种花、种菜、晾衣的空间,还增加了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方便居民出行。

“原本只希望把垂花门修一修,没有安全隐患,没想到能修得这么好。”45号院居民周阿姨感慨,原本院内堆满杂物,还有不少私搭乱建,严重影响环境和出行,这次改造着实给自己带来了惊喜。

记者了解到,这间院落所处的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市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据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介绍,这一街区的“更新”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北规院主持编制的《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这一规划为街区保护更新提供了依据。2013年,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在街区内的史家胡同修建了北京市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让老百姓的乡愁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

2014年,北规院与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共同推动建立了由居民、产权单位、社区、专家、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多名规划师以“责任规划师”身份在协会任职,利用协会平台组织开展了大杂院公共空间提升设计,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胡同口述史调查,带领社区居民制定社区公约,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为契机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并成立了北京首家历史街区治理创新平台……李哲介绍,自此,“责任规划师”开始深度参与街区更新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与社区居民随之加入进来。

东城规划国土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邀请中规院、北规院及北工大、清华同衡等12家知名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士作为街区责任规划师,以团队形式派驻到各街道,协助街道开展工作。同时,《东城区街区责任规划师工作实施意见》已由东城区政府发布实施,明确了责任规划师的职责、权利和管理保障措施。目前,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已成为东城区在完善街区治理工作中,需要坚持的一项长效机制。

在西城区,则由区规划国土分局牵头成立了街区整理统筹协调办公室,通过编制《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以及老旧小区、平房四合院设计导则,成立城市品质提升专家艺术审查委员会,聘请56名街道规划顾问,制定《西城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工作方案》,推动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

新京报记者 周依 编辑 贾文程

校对 陆爱英

相关阅读:
三位女神喜提腹肌,她们穿的运动服为我找到“剁手”理由 美国防部副部长:美国稀土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