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用“新”服务中小企业喜结硕果
2018年,全省新增小微企业11.35万家,新培育“小升规”企业522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家,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8%。数据显示,我省中小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为全省实现“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贡献积极。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用心的浇灌。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凝聚着小企业局的心血。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和环保倒逼双重压力,保持了全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创优发展“新”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政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政策的宣传、解读、落地落实,对于中小企业用好政策、发展壮大很关键。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让中小企业更好地了解法律法规,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2018年共组织“中小微企业日”、“三送一进”、“入企服务”等活动200余场,面对面服务企业6200余家。同时,配合制定《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法治环境。去年,省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壮大工业经济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带来福音。并通过网上公布、培训宣讲、入企服务等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社会知晓面得以不断扩大,政策措施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为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提高政策落地的精准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绩效,在涉及专项资金使用的每一项工作,都经过调查摸底、充分论证、集体研究和民主决策程序。去年,及时拨付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达3亿元。激活发展“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持续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2018年,省局联合省科技厅、金融办先后支持举办了9期“创享行”双创沙龙;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了2018年“创客中国”山西省创新创业大赛,有746个项目参赛,居全国第一。去年,新认定了23家省级双创基地,新培育5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已有5678家企业入驻双创基地,安排就业13余万人。截至2018年底,全省新增小微企业11.35万家,远超年初制定的5万家的目标。省局为壮大规模企业队伍,实现“小升规”,他们通过“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三条途径发力。全年新培育“小升规”企业522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首次突破4000户,达到4164户。与此,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2018年,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展示平台,年内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6家,累计达到407家。开辟保障“新”渠道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山西也不例外。省局开展“政银企保”合作模式,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客户1610家,全年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209.65亿元。在争取国家奖金的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给予业务补助,促进1321家中小企业获得107.8亿元的低成本担保贷款。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上市融资,目前,已有406家企业进入股份制改造目标库,133家企业进入股改程序,全省新增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744家中小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展示。“人才战略”提质,培育造就一支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企业家队伍。把中小企业人才素质提升星火工程作为促进我省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全省中小企业系统累计培训企业各类人员15035人,人才培训工作在全国处领先水平。2018年,全省建立起“1+11+24+N”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其中省平台注册中小企业30177家,注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1351家,年内发布服务项目1930项,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服务54133次,服务企业37377家。同时,新认定1家国家级和9家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首次在全省评选出10家优秀中介服务机构,树典型,立标杆,学榜样,促进步。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推动我省中小企业的融入,他们创造性地提出“筹备建设特色产业中外合作区”,并多次与工信部进行对接,最终争取在祁县率先建设特色产业中外合作区。目前,祁县中外合作区建设方案进入评审论证阶段。省局特组织“专精特新”70余家企业、200多种产品,参加了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沈阳),现场签约9个项目,意向金额2.3亿元。组织128家企业、175种产品,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广州),9家企业与境内外客商签订了合作合同。同时,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机会,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纽约州代表团座谈会、山西与欧洲国家合作工作会、山西省—南非林波波省投资合作座谈会等大型商贸洽谈活动,尤其在太原能博会上成功举办了民营企业新技术、新成果对接交易活动,签订合作协议3.6亿元。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力证明他们是一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省小企业局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的“用心”付出,使得他们成为建设山西的“主力军”未来可期。(刘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