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税收征管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原标题:税收征管合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记者 曾金华)2月26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5年来,税务部门积极支持国家战略,推动三地加强税收征管合作,优化区域纳税服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工作领导小组;同年10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税收合作框架协议》落地。京津冀三地税务机关实施了资质互认、征管互助和信息互通等“一统三互”的工作措施,开展了税收问题研究、税务登记一站式办结等工作创新。

三地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是重点。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京津冀税务机关简化纳税人跨省(市)迁移手续,并明确了适用范围、时限要求、业务衔接和业务操作流程等内容。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企业迁入地和迁出地三大税种税收收入五五分成等政策。

体制机制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京津冀税收协同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京津冀税务机关一系列合作框架和协议的出台,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表示。

2017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雄安新区调研时表示,税务部门要坚决贯彻好国家战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全力支持新区建设。紧接着,河北省税务部门成立雄安新区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业务人员到北京培训,服务入驻雄安的大中型企业,让税收为雄安新区建设添彩。

5年来,不断深化的税制改革、不断优化的纳税服务,让京津冀协同发展背后的税收力量愈加强劲。信息共通共享,办税便利便捷,京津冀三地纳税人不仅可在三天内完成企业跨省迁移手续,并且可以通过统一的办税平台办理相关涉税业务。2014年以来,三地税务部门构建统一办税平台,实现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信息互通,实现了京津冀跨区域纳税人征管信息数据和纳税服务共享。

据统计,5年来,三地地区生产总值由6.7万亿元增长到8.5万亿元,年均增长6.3%;5年间,三地税收总量由1.7万亿元增长到2.1万亿元。

在作为整体共同发展的同时,三地协同发展也初见成效。公开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税收规模差距正在缩小,区域经济协调性显著提升。

协同发展,更是绿色发展。截至2018年底,三地2.57万户环保税纳税人共申报税款25.7亿元,三地2.63万户水资源税纳税人累计申报税款81.2亿元,税收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杠杆作用。

相关阅读:
表兄弟网购"秘籍"苦练偷盗之术 盗窃不成反被瓮中捉鳖 涞源反杀案后续:当事人晓菲已被解除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