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个车怎么这么难?管住网约车软性拒载

原标题:打个车怎么这么难?管住网约车软性拒载

打车难,成为目前大城市的普遍问题。不少网友反映,一到了晚上,几大叫车软件用个遍,哪一个都得排几十分钟的队,打车价格更是噌噌攀升。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平均打车成功率仅为60%;在31个省会和直辖市中,超过半数城市在2019年打车更难了,其中南昌市的打车成功率下降幅度高达27%。

打个车怎么就变得这么难了呢?

这里头,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春节期间,原先奔波在各大城市的外地司机大多回家过年,短期内的打车难并不难想见。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网约车的合规性限制。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几次恶性事件敲响了安全警钟,随着网约车准入门槛的提升,整个行业正进行着一场深度调整。当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和司机被淘汰出局,短期内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大家对出行不便的抱怨可以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合规化其实是对此前出行市场野蛮生长的纠偏。如今的打车难,一定程度上也是为实现市场有序、乘客安全而经历的阵痛。

回想网约车几年来的成长,我们又一次见识了技术的双面性,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催生了很多新的麻烦。在没有网约车的时代,出租车招手即停,司机无从选择,当面拒载很容易被投诉;而网约车平台把乘客的所在位置和去向地址公开,刺激司机抢单的同时,也使挑肥拣瘦变得容易和隐蔽。这给大浪淘沙背景下本就已经限缩的供给雪上加霜,进一步冲击着出行市场的秩序。

出行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平衡便捷和安全两者的关系。必须明确,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作为出行的根本基点,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便利才是可行的便利。网约车严苛的合规标准是保障出行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的前提,我们不能总是等到付出血的代价才幡然醒悟,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安全共识的基础上,乘客不妨多些耐心,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需要携手发力,尽快拿出方案,一手做减法,遏制网约车司机的软性拒载;一手做加法,满足人们日渐高涨的出行需求。

正如一些专家提出的,“打车难”并不意味着“出行难”。目前,一些城市尝试通过丰富其他出行方式、推出替代交通工具,另辟蹊径解决市民需求。例如在特定商圈推出公共交通专线、增加夜间公交数量、延长轨道交通运营时间,等等。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要有人主动作为,大家要理解配合。(黄冠华)

相关阅读:
商务部:2018年农村网络零售额1.37万亿元 京东奶茶馆关闭 回应: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