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瓜园曾宣告成立红色政权
1864年清朝咸丰时期的西瓜园是作为“前锋营箭道”用地。诗书街的北段叫做“木牌坊”,而城墙外从北向南依次为“第五甫”“第六甫”“第七甫”“第八甫”等,也就是现在的光复北路的一部分和光复中路。
1907年的广州地图上,西瓜园被标注为单一的“操场”(绿色部分)。而城墙外南北走向则分别是“白糖街中约”和“白糖街南约”。
1923年的广州地图上,西瓜园成为广东商团的驻地,有四个功能,分别是“粤商公园”“维持公安会”“商团公所”和“商团操场”的集合地。而官禄路的南边竟然是大片菜地。
1937年的广州地图上,西瓜园的主体成为“警察同乐会”,而“操场前”则贯通大德路和观绿路。
广州起义第二天的形势图(局部),西瓜园与苏维埃政权成立所在地遥相呼应。
张太雷像
苏维埃政府宣传队的旗帜
我从西瓜园走来
坐落在广州老城西部的西瓜园,是一处充满传奇的所在。20世纪50年代,广州日报在这里诞生,具有悠久历史的西瓜园从此开启了新时代。
走过了66年的辉煌,2019年1月18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搬迁到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如同一艘新闻巨舰矗立珠江边,开始了全新的征程。而新闻人躬耕半个多世纪的西瓜园将以文化产业的形式继续文脉传承,更加活力四射。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为此,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我从西瓜园走来》,回望西瓜园内走过的岁月,牢记广州日报人的情怀与担当。
——感恩西瓜园,踏上新征程!
历史地图上的西瓜园
西瓜园地名解析(四)
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的又一次起义,也是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广州起义首次实现了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这次“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西瓜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1927年12月12日,位于广州丰宁路的西瓜园内红旗飘飘,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太雷正是在这里,向世人宣布苏维埃政府成立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有贵
广州起义:西瓜园是红色政权的攻打目标之一
西瓜园,不平凡。
2007年9月28日,广州市文化局在人民中路248号门前立有一块写了“西瓜园遗址”字样的石碑,上书“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在西瓜园召开群众大会并宣告成立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20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向省委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讨论了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到11月份,广州市内的国民党部队仅有第4军军部、教导团、警卫团、新编成的第2师第3团、担负训练任务的炮兵团和一些警察武装。另外,第5军军部和少数部队驻守在珠江南岸。这些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则为共产党所掌握,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张太雷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于12月12日举行起义。最后起义的时间提前于11日凌晨举行。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由叶剑英领导的第四军教导团率先行动。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周文雍等领导下,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黄埔军校特务营和广州工人赤卫队的7个联队、2个敢死队,共约6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首先击垮驻在沙河的1个步兵团,然后消灭了驻燕塘的炮兵团,接着协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公安局。而教导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点观音山(今越秀山)等地。起义军民经过10个多小时的战斗,珠江以北市区的国民党军、保安队和警察武装基本被消灭。
在起义的过程中,西瓜园也是红色政权的攻打目标之一。当时西瓜园是国民党的保安团所在地(一说是“警察同学会”),这也是敌人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攻占西瓜园自然是苏维埃政权的目标之一。
负责攻打西瓜园的力量是工人赤卫队。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分为八个联队,负责攻打西瓜园的是第三联队。第三联队的工人们沿着十三行、太平桥、状元坊、一德路和大新路这个路线从南方前往西瓜园,攻打驻扎在这里的保安团。赤卫队队员一共有几百人围攻,驻守的保安团仗着武器装备相对精良而负隅顽抗,不肯投降。直到总部调集了教导团的部分人员前来支援,在得当的指挥下,很快就攻下了西瓜园。
革命圣地下篇
准备集会:
西瓜园内标语飘扬
起义队伍攻占了公安局(即现在的市公安局)以后,起义军民就把公安局作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工作人员把办公室重新布置一番:挂上马克思、列宁像,然后把二三十张普通办公桌并成一张大会议台,铺上一块大红布,四周摆下藤椅。当时广州起义负责人之一的周文雍,找了一块红布,寻出毛笔饱蘸浓墨,写上“广州苏维埃政府”楷体大字,然后挂在公安局门口铁栅顶上。12月11日上午,由张太雷主持,叶挺、陈郁、恽代英、杨殷等领导同志参加的广州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会议正式举行。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自然是要召开集会向群众宣布纲领。到11日中午2时许,原定在第一公园(现在的人民公园)召集拥护苏维埃大会,正当计划开会时,突然有一股敌人从越秀山向吉祥路冲过来,于是决定改在12日于丰宁路的西瓜园集会。
在一篇署名为“梁国志的回忆录”中写道,西瓜园会场的布置工作是由时任洋务工会的负责人梁国志具体负责的,并详细记录了当时在西瓜园布置会场的过程。这份回忆录说,起义胜利后,梁国志正在公安局二楼的枪械库里整理枪支,周文雍过来找到他说,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人到西瓜园布置开拥护“广州苏维埃”的群众大会会场,一开始梁国志有些不情愿,并回应说:“哪有人来开会?”周文雍严厉地命令道:“马上去!”“其他工作放下,越快越好。”周文雍把拟就的“打倒帝国主义!”“工农兵起来拥护苏维埃政府”等大会红布标语交给梁国志。梁国志接过红布挟在腋下,从维新路(现在的起义路)转进惠福路往西,并一路走一路想“哪里去找搭台的材料”“找什么人来帮手”“要布置成怎么样才算好”等问题。以前虽然也参与布置过几次会场,总觉得这回有点没有头绪似的。折进丰宁路,没走多远就到了西瓜园。这里是一大片空地,梁国志从空地东头踱到西头,在心里默默计算好搭讲台的位置,算是心里有了个底。
于是梁国志跑进太平戏院洋务工会,看见工会的屋子乱七八糟,一片混乱:破了的门扇压在断了腿的桌子上,碎了玻璃的镜框,套在断了半截的衣架上,到处都是碎玻璃、破木板、烂字纸。再上二楼,终于看到一张大餐台,于是几个人一起合力把餐台抬到西瓜园,摆在空地东头的中央;接着又去搬了十多张椅凳,放在餐台周围,凑合着拼成个讲台。这时,已经陆续来了许多工人赤卫队员、市民、学生等。
讲台布置好了,但是讲台光秃秃的,没有长杉高竹,怎么把周文雍给的红布标语挂上去呢?梁国志四面张望,一眼望见太平戏院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塌了半边的竹棚,于是跑去拆下两条长竹竿托了回来,把红布横额穿好,接着举起、拉开,悬挂出一条两丈多长的红布横额,上面书写着“广州工人拥护苏维埃政权大会”。
会场布置好了。
召开大会:
在西瓜园宣布新政权的诞生
到12日上午,形势变得严峻起来,“福军”也就是位于珠江南岸的国民党的李福林的部队,开始反攻东堤(现在沿江路)和西壕口(现在人民南路),而各国领事也聚集沙面掩护国民党渡江。即使如此,12日中午,广东人民拥护苏维埃大会仍照常在丰宁路的西瓜园举行。
会议前,张太雷曾布置要多来一些群众,以便扩大影响。其实梁国志一边布置的时候,一边听到隆隆的炮声,尽管有人质疑是不是要开这个大会,但是张太雷还是认为,需要向群众宣布新政权的诞生以及新政权的纲领。
中午一点左右,张太雷、叶挺、恽代英、陈郁、周文雍等相继到来。张太雷是全副武装,身穿黄色军服,周文雍也随着张太雷走上了讲台。会议首先是由周文雍宣布开会,周文雍摇响铜铃。人群静了下来,乐队奏起《国际歌》。奏毕,周文雍宣布开会,由张太雷同志讲话。他同叶挺、恽代英、陈郁、周文雍、黄平、杨殷等领导人走到了主席台前。张太雷微笑着点点头。
他首先报告了当前的形势、举行暴动的过程和意义。突然他提高了音量慷慨激昂地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了。
接着,张太雷宣布了苏维埃政府的施政纲领。首先宣布的是对全体劳动人民的政纲: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工农兵代表会议、打倒反革命的国民党、打倒各式军阀等;对工人的政纲是:实行8小时工作制、规定手工业工人的工作时间、一切工人都增加工资、由国家照原薪津贴失业工人、工人监督生产、国家保证工资、大工业运输业银行均收归国有等。接着分别宣布对农民纲领、对士兵的政纲、对一般劳苦贫民的政纲、对外的政纲等。
最后的讲话:
在西瓜园讲话成张太雷绝响
西瓜园大会开着的时候,敌人正从四路围攻广州。进攻观音山的敌人已突破了部分防线,向市区渗透。张太雷宣布散会后各领导人即乘车回公安局,指挥抗击敌人的反扑。参加大会的农民也纷纷请缨作战。枪支不足,就组织敢死队,把有限的枪支配给敢死队员。这些赤着泥脚、衣裳破烂的农民个个争着报名。由于争执不下,有人提出用“执筹”办法,在与人数相等的纸条上写上“生”字或“死”字,凡是拈到“死”字的,就参加敢死队,余者做后备队。抓到“死”阄的敢死队队员拿起枪支高吼一声,便出发去了观音山。
散会后,张太雷乘车离去,当车行至惠爱路的西园酒家即现在的新陶街电器城附近(一说是现在的中山五路小马站斜对面的黄泥巷口),突然遭到敌人的包围袭击。
事件发生后,梁梅枝(时任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第一大队中队长)和其他队员一共十多人在周文雍的指派下开了一辆大客车来到事发现场,看见被枪击了的汽车弹痕累累,轮胎被打穿,车已经不能启动,张太雷的遗体靠在车厢内,头部中一弹,胸侧中一弹。于是他们当即把张太雷的遗体和张太雷汽车司机、一位警卫人员的遗体一同运回到公安局,停放在大院内的竹树旁。年仅29岁的张太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内的三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领导人在当时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将起义军余部保存下来,成为后来创建红军的骨干力量。
本文参考书目:《党史教学与研究——广州起义资料专辑》《民国广东大事记》《广州民国日报》《广州文史资料》《中共广州党史纪事1919.5—2006.12》《广州大革命时期回忆录选编》《1927年广州起义实录》《中国现代革命史丛刊——广州起义资料》《中共党史资料丛书——广州起义资料选辑》《广州起义纪实——革命暴动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