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比《流浪地球》更燃的,是给它做特效的美国小哥”的文章引发热议,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不小的反响。
该文介绍了一位小哥(Nathan Rich)的人生经历,并称,”他本人就是,一家视觉特效公司的CTO,还负责了《流浪地球》的部分特效!“
这一文章随后刷屏,文中小哥励志的故事也感动鼓励了不少网友↓↓↓
@让我们问问神奇的冬坨吧:这故事在我首页转了好几天了……
@赤那曦:我们老师用这事鼓励我们战胜自己
对此,昨晚电影《流浪地球》官博转发了制片人 @龚格尔所发的”辟谣“的博文↓↓↓
该文章转述不准确,这位小哥并未参与《流浪地球》视效制作,这篇励志的故事跟《流浪地球》无关哈。我们的后期视效制作团队为 1.MORE VFX 2。橙视觉ORANGE3.DEXTER 4.PIXOMONDO。@MOREVFX墨@丁燕来@PIXOMONDO@安載民
小哥本人也发声了↓↓↓
其实我没有直接参与特效制作,我只是为流浪地球做特效的其中一家特效公司的CTO首席技术官。
同时他还“官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君共勉”↓↓↓
我17岁以前的人生都是在山达基教里。在山达基教家庭里出生长大,因为反抗和不服从被送到教会惩罚性改造学校,受尽身心侮辱和虐待,出来以后因为依然不服从,彻底被家人抛弃断绝关系,流落街头。
17岁脱离山达基教以后,我一无所有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只剩下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浑浑噩噩好几年,一心只想派对致死,期间犯过很多错误。但我没有死成,也厌恶了那样的人生。我想挑战一下我的人生 ,从头来过。机缘巧合之下我萌生了学计算机的念头,作为一个没钱没身份证社保卡的人,想上社区大学都非常非常难。
最终我靠着在快餐店打工租了房子,排除万难申请助学金上了社区大学。从那以后我彻底告别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一心只想努力学习成为计算机专家。在之后的十年里我通过努力工作 、不断学习、坚持不懈、高度自律,以及合理投资,完全逆转了我的人生,也成了特效和计算机交叉领域的佼佼者。
一个偶然的出差机会来到中国,因为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我搬到了中国。并在亚洲最大的特效公司任职CTO。目前我已经跳槽。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与君共勉。
网友热议:还是专心看吴京大战吴京吧↓↓↓
@游原View:官方打脸
@歌雅弦惊:专心看吴京大战吴京
@罢言_bayan:我认为吴京打不过吴京了
就在昨天,《流浪地球》票房破40亿了!目前《流浪地球》继续排名历史票房第二,并向票房第一《战狼2》发起挑战。
最新票房排名:
1、《战狼2》56.83亿
2、《流浪地球》40亿+(还在上升中)
3、《红海行动》36.51亿
4、《唐人街探案2》33.98亿
5、《美人鱼》33.86亿
6、《我不是药神》31亿
7、《速度与激情8》26.71亿
作为《流浪地球》的主演之一、幕后投资人,吴京“包揽”了中国影史上最高票房作品的冠亚军。网友热议:《流浪地球》能超过《战狼2》吗?吴京能超过吴京吗?
《流浪地球》票房过40亿元:
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
来源:新华社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自5日“正月初一”在全国上映以来,票房已超过40亿元。国家电影局20日在京主办的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影片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的空白,推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进步,对探索国产类型电影创作、推动中国电影创新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指出,《流浪地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它树立的价值标杆和占据的道义制高点。影片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展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诠释了中国传统价值和当代价值,宣介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战胜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提供了与西方不同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方案。
带着地球去航行:表达人类未来命运思考
小说《流浪地球》发表于2000年,当时国内的科幻文学出现繁荣迹象。小说作者、影片监制刘慈欣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着力描写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同,科幻文学的特点是描写渺小人类个体与宏大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
“《流浪地球》中,人类作为整体出现——不是不同个体、种族之间的冲突——即‘人类命运共同体’。”刘慈欣说,“我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创作的,地球是全部历史、文化、文明之根的一个象征。带着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表达了中国人对故土、对家园的感情和情怀。我在宇宙的大背景下去表现这种情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说,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体现了对地球家园的深厚感情。“这种范式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层,传承了由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所代表的保卫自身家园的传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未来世界科幻命题的一种独特的想象和解决方式。”
王一川说,影片刻画了一家三代人,即老韩、刘培强、刘启之间的认同关系,突出了中国式家族认同传统的当代魅力,特别是其中有关父亲刘培强与儿子刘启之间的英雄主义认同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让观众更加重视和珍惜现实中的家庭、家族和家国同构的基本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说,《流浪地球》没有简单克隆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并继续统治世界的“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了组建联合政府、天上地下结合、带着地球一起走的“中国方案”。
“影片着眼于对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思考,用影像表达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生动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远见卓识与使命担当。”胡智锋说。
八成特效自主完成:反映我国电影工业化成就
因《滚蛋吧!肿瘤君》声名鹊起的导演韩延,2年前就听郭帆“吐槽”过筹备《流浪地球》时遇到的技术难题:连一个道具或是场景的预制件都要花很长时间去研究,甚至要在国外定做。“我们的市场太久没有出现这种‘硬科幻’电影了,以至于中国导演拍这样的题材时,没有任何工业经验可以去借鉴。之后我拍《动物世界》也深深体会了一把郭帆所说的工业化差距。”
“《流浪地球》不仅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也让中国电影工业化往前走了一大步。今后再有导演去拍科幻题材时,他们的路就会好走一些。电影工业化就是这样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有传承、有创新、有探索、有外来经验的汲取。”韩延说,“《流浪地球》的成功让科幻电影得到了观众认可,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导演投入到多样化的类型片创作中,在前赴后继的过程里逐步完善中国电影的工业化,到那时候,中国就会完成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
王晓晖说,《流浪地球》在与好莱坞影片的激烈竞争中展现了当代中国电影人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勇于实践的能力,大胆创新电影表现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绚丽、震撼的视听效果,使观众耳目一新。
“非常可喜的是,影片80%的特效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可能与美国大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总体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也反映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电影技术创新取得的显著成就。”他说,《流浪地球》是近年来国产科幻题材影片的突破性作品。
突破“尚古”传统:实现本土化与全球化统一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幻想类、穿越类影视作品“尚古”的传统,借助刘慈欣小说的建构,呈现了一个科学幻想基础上的未来世界:人类未来2500年的伟大救赎行为,使这部电影有了全新的时空观,在想象未来的大背景下去追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命题。
“这个‘地球流浪’的故事,让中国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维度。”尹鸿说,“即便影片对科学假设、人物呈现还有瑕疵和遗憾,但它开启的绚丽而宏大的科学与想象的未来,在中国电影中都是空谷足音。”
科幻作家韩松说,科幻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产物,电影《流浪地球》有效引导了大众对科幻精神的认识。
“科幻想象不仅是以现实科学为基础的,更多是拓展想象而不是进行科普。”他说,只有正确认识科幻,才能使中国的科幻文艺在正常轨道上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王晓晖最后强调,长期以来,科幻题材一直是我国电影创作的短板,滞后于高速发展的产业发展步伐。《流浪地球》的横空出世,为国产科幻影片的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缩小了我国与好莱坞同类电影的差距,对探索国产类型电影创作、推动中国电影创新升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多媒体竞争挑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式大片要在质量上不断满足观众期待,电影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优秀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嫁接,突破本土化坚守与全球化视野相统一的难题,实现既继承和发扬传统、又充分运用电影科技创新成果,来努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创新性,拍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电影。”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