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天府熊猫塔绚丽的电子烟花绽放,沿线灯光秀和电子烟火秀交替轮番上演让市民们大开眼界,朋友圈、抖音、微博上,处处可以看灯,感受到5G时代浓浓的元宵佳节氛围。灯下,夜游锦江在这美轮美奂的盛景中完美收官。昨晚是夜游锦江项目最后一个开放日,之后将结束开放,再次开放的时间待定。作为整个春节的最大亮点之一,夜游锦江项目引发的现象级关注,在昨晚的灯光秀中达到了高潮。
特色“年礼”
引发央媒重量级关注
昨晚,锦江河畔,江水悠悠,小船泛舟。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客纷纷被两岸的灯光秀所吸引,忙不迭地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夜游锦江以“锦江故事卷轴”为主线,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
光影秀是夜游锦江最吸引眼球、有趣互动的亮点之一。整个光影秀分为四个部分,其中长约200米的光影走廊,采用LED技术,用大型投射屏,为游客展示天府文化和锦江故事。河堤上,约100米的星光大道投影将雪地、鞭炮等场景直接投射在绿道上,市民游客走入星光大道,投影会有所感应,与游客进行有趣互动,感受元宵节的喜庆与热闹。
合江亭上,最后一场《伎乐·24》夜游版上演,蜀宫夜宴的场景让永陵24伎乐和城市传统地标合江亭融为一体,让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底蕴。
历史悠久、推陈出新的夜游锦江,成了春节期间的“稀缺产品”。这份成都送出的特色“年礼”,引发了央级媒体的轮番报道。
2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播出了长达4分钟的《夜游锦江:水润蓉城 光影流淌》的专题,向全国观众展现成都夜游锦江的美景。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泛舟锦江游成都》的报道,报道中说:夜游锦江推出后,市民游客就能坐着乌篷船听古乐,欣赏沿岸光影秀,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大美城市形态,助力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成都的“城”“都”魅力》的报道:锦江两旁,一批通过现代光影技术再现的大美景致惊艳亮相,将旅游、文化、生态、体育等新业态集于一体,带给市民和游客新鲜酷炫的夜游体验,为成都新年增加了浓厚的年味儿。
游江习俗
背后是城市发展
北宋初成都太守张咏《悼蜀诗》里这样描述五代成都:“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沉,歌声和月落……”均可见当时成都繁荣富足,游乐风之盛。据介绍,“夜游锦江”的习俗其实早在五代两宋时期就形成了,那时颇为有名的游乐活动叫“浣花大游江”,形成“遨游空闾巷”“车马拥行道”的壮观局面。浣花大游江始于唐代,至前后蜀时期更盛。
到了宋代,在浣花江上呈现官吏士大夫与百姓共同在城市空间游乐的盛况。其中,在大游江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规模水上彩舟游行和船上音乐歌舞表演,供两岸游人观赏。浣花大游江活动成为最为盛大、气氛最为热烈的全民性狂欢节。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天府文化研究院主任谭继和评价说,在古代,殷实繁华的成都有着“扬一益二”的美誉,街市里坊之间演绎着犹如《清明上河图》般繁华的商业场景。而游江习俗盛行的时代正是成都历史上的繁华时期。谭继和感叹,历史上盛世出盛景,现在夜游锦江也已成为游客了解天府文化、了解成都发展的窗口。
深度融合
文旅更具魅力和内涵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都旅游产品正变得更具魅力和内涵。“夜游锦江项目通过对城市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增强了城市对游客的黏度。”谈及夜游锦江,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诸丹评价说,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全面创建“三城三都”城市时代标识。夜游锦江是一次挖掘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成都文旅业态的一次有益尝试。夜游锦江将成都夜间文旅项目进行整合,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丰富了文旅消费场景,提升了城市形象。
英国泰晤士河,被称为“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夜游泰晤士河无疑是领略伦敦风光的最佳方式;在巴黎夜游塞纳河,将城市的浪漫美景尽收眼底;在上海黄浦江,两岸便是城市的“主动脉”,夜晚江上游船霓虹闪烁,远观如繁星点点,两岸风光一览无遗;广州珠江夜游也是广州城市功能、城市色彩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城市的个性魅力。“夜游锦江项目是成都非常重要的文旅融合项目,它让成都充满了创意与美感。它将成为成都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项目。”
成都市社科院区域经济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余梦秋告诉记者,成都是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夜游锦江项目将成为成都留住游客的一大理由。通过夜游锦江,游客能够贴近这个城市,感受成都人生活的状态,发现不一样的成都魅力。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诸丹评价,夜游锦江不仅点亮了成都的夜空,更丰富了城市文旅形态。假以时日,夜游锦江将成为成都吸引世界目光的新名片。(记者 王嘉 摄影 张青青 )
原标题:不仅点亮夜空 更丰富了城市文旅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