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德云社怒斥隐私泄露行为,为个人信息戴上“安全帽”

原标题:德云社怒斥隐私泄露行为,为个人信息戴上“安全帽”

2月15日,德云社在微博发布声明,称:“感谢广大观众一直以来对德云社的支持及厚爱。为保护德云社艺人的合法权益,德云社特此声明。”德云社在声明中表示,长期以来,旗下艺人住址、行程等信息多次被泄露、传播、售卖,已严重影响了艺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侵犯其合法隐私权,并给其人身安全带来潜在隐患。基于此,德云社声明称,针对相关行为将委托律师依法维权,追究相关人员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相关艺人已经启动报警程序,德云社将全力支持。

隐私泄露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流动的速度大大加快,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信息领域都存在巨大的挖掘和探索空间。如今,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企业最基础的发展领域,由此也引发各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从现实来看,隐私泄露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几乎无法杜绝,人们在将信息授权给他人、商家或交易平台之时,就已经打开了隐私泄露之门。

信息流动能带来巨大的隐形价值,这是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事件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包括基本信息、设备信息、账户信息、个人隐私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和网络行为信息等。这些信息大多通过个人倒卖泄露,此次德云社声明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而已。

快递公司、电信公司、房产中介、银行甚至是公安部门,凡是与个人隐私亲密接触的领域职员,都存在或有意或无意泄露他人隐私的可能,也存在为了利益走上贩卖信息之路的可能。不仅是国内,就连facebook、谷歌、Twitter、亚马逊等国外大型互联网企业也经常出现类似的事情。由于这些行业获取隐私信息更加便利,在职员工数量众多,想查实究竟是谁贩卖了他人隐私信息确实存在很大困难。因此,隐私泄露几乎成为未来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常态。

个人信息是大数据运行的基础,掌握越多的个人信息越有利于企业精准定位、精准服务。因此,鼓励用户与平台信息共享,有利于实现双赢。但个人信息的传播面临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个人更应关注的是如何保护个人财产不受损失,减少信息泄露就是在减少不法分子收集个人信息的获利渠道。

将信息的作用固化是减少信息泄露机会、降低信息泄露损失的好办法。首先,将信息作用锁定在大数据运行范围内,同时构建更完善的信息竞争体系,激发企业间对各自独有信息的保护动力,形成企业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其次,很多泄露的信息并不留为自用,盈利都来自于交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信息市场同样适用。买卖固然难以杜绝,但可以禁止提供买卖的平台。从平台层面规范交易运行是最佳的治理途径。

此外,违法事件的发生永远绕不开违法成本这个话题,隐私泄露事件的发生源于逐利,违法分子对利益的追逐根源在于违法成本过低。《民法总则》和《刑法》均有关于信息流通的规定,其中《刑法》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由于执法过程和违法判定等诸多程序上存在很大难度,实际上很多违法行为都会逃过执法者的眼睛。因此,立法一定要快速跟上时代步伐,更严格、更有效的法律法规应当尽快制定出来并予以实施。

此次德云社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采取的维权行动,又一次给社会敲响警钟,个人信息属于珍贵的个人财产,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盘和林(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编辑 汪世军 校对 李铭

相关阅读:
我省将新增治理水土流失及生态修复面积3000平方公里 我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