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城“化妆”要符合古都气质
为了体现首都风范、强化古都风韵、展现时代风貌,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旨在从技术上规范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在风貌保护与更新中的“宜”与“忌”,使街区在具体规划、设计及建设时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据了解,该《导则》已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天,市民可到网上查询《导则》的相关内容,并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建言献策。
保护老城区底色
据了解,该《导则》的适用范围为北京市老城内的33片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南长街、北长街、什刹海、大栅栏、鲜鱼口等区域,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占老城总面积62.5平方公里的33%,占核心区92.5平方公里的22%。中心城区范围内其他需要成片保护的地区可参照执行。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保护好北京老城这张‘金名片’做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老城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集中体现区。在传统上,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天际线呈现一种平缓有序、水平延展的状态,街区内以1至2层的胡同四合院建筑为主,多数建筑体量不大,有规律地散布着宫殿、府衙、坛庙、寺观等较为高大的建筑。街区整体色彩则以青灰色为主,点缀以金黄、红、绿等较高等级的建筑色彩和浓荫密树。这是北京老城区特有的风格和底色,是应该保护的部分。但街区不是‘文物’,它是活的、动态的,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更新和改造的需求。那么,保护与更新,这个度应该怎么把握?具体怎么执行?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技术导则来规范和引导。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导则》。”
该负责人举例说:“东城区史家胡同45号院落展开公共空间提升时,就是按照《导则》的思路去做的。为保护该院落原有风貌,老物件尽量复原,比如修缮院内破损严重的垂花门时,根据修缮前垂花门上残留漆片保存的色彩信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黑红净’的彩画做法,用烟子油与红土烟子油进行彩画,复原了老北京四合院朴素、典雅的风格。在‘保护’的同时,为了便于居民推车进出,设计师在街门、垂花门门道台阶等存在高低差的地方,设置了可移动的木制坡道,从而避免因设置无障碍设施影响建筑风貌,做到了保护与更新和谐并举。”
图例对标指导实施
在内容上,《导则》采取了整体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的思路,分“街区整体风貌保护”、“建筑风貌保护、控制与设计”、“街巷空间及附属设施”三个层次进行风貌保护和控制,并按类别归纳了10项“保护要素”和10项“整治要素”。
在“保护要素”中,侧重于强调街区内各类有保护价值的元素,特别是街区天际线、整体形态特征和色彩基调、景观视廊和街道对景等。
在“整治要素”中,重点关注街区改善、更新工作中的风貌控制。主要包括街区内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违法建设、地下空间利用、出行方式和出行环境、牌匾广告和公益宣传、建筑外挂设施、街区照明等方面,内容全面细致。
记者注意到,为了更适合公众和基层部门的理解和使用,《导则》对相关规定采用了大量图例的方式进行解释,并在推荐的图例方案上标示绿色“对勾”,对不恰当的图例方案上标示红色“错叉”,让人对“好坏对错”一目了然。比如东城区东四四条等处通过调查、考证,并在征得院落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在胡同沿线街门修缮时复原了部分“如意门”门楼传统的“黑红净”彩画做法,局部恢复了胡同的历史风貌。这些做法都是《导则》中提倡的,在相关图例上,标示了绿色“对勾”。
该《导则》的主要起草者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惠晓曦解释说:“在具体操作时,这些画‘对勾’的图例展示方案并不是强制性执行方案,而是指导性方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主要强调和谐。因此即使有了标准,也不是要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而是鼓励设计师在规范的基础上,能设计出更走心、更和谐、更具特色的高品质方案。”
街区保护与更新并举
建筑风貌的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则》在内容上着重对其进行了规范,系统提出了街区内建筑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饰、更新中风貌控制应遵循的详细规则。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建筑设计和建设行为,《导则》专门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仿古建筑”风貌控制、建筑的内外装修或装饰、景观照明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比如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四合院建筑的外部油漆彩画,传统上较为低调、朴素,极少出现大量绘制苏式彩画等装饰性过强的做法。因此,虽然苏式彩画非常漂亮、精美,但在建筑修缮或改善时,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不得将其用于建筑外部。
《导则》在编制中也注重平衡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例如,历史文化街区内鼓励设置无障碍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但设计方案应采取不影响传统风貌的形式,并充分考虑街区的空间特点。在这方面,有些街区做出了示范性案例。西城区佟麟阁路等处在街区边缘的可利用空间,建设了灰色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疏解停车占道和解决胡同停车问题,缓解人车冲突,降低机动车停放对胡同交通和街区风貌的影响。白塔寺、前门等地区将电力、电信等市政箱体尽量设置于胡同内的隐蔽位置,并采取较为简洁、朴素的遮蔽措施,有效降低市政箱体设置对街区风貌的影响。
“本质上,这是一个全面、专业、规范的技术性导则,不是政策、法规,它主要强调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与更新中,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历史,注意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特色,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北京商报记者陶凤常蕾/文宋媛媛/制表
第一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
1.南长街2.北长街3.西华门大街
4.南池子5.北池子6.东华门大街
7.文津街8.景山前街9.景山东街
10.景山西街11.陟山门街12.景山后街
13.地安门内大街14.五四大街
15.什刹海地区16.南锣鼓巷
17.国子监-雍和宫地区18.阜成门内大街
19.西四北头条至八条20.东四北三条至八条
21.东交民巷22.大栅栏23.东琉璃厂
24.西琉璃厂25.鲜鱼口
第二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
26.皇城27.北锣鼓巷28.张自忠路南
29.张自忠路北30.法源寺
第三批老城历史文化街区
31.新太仓32.东四南33.南闹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