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蒙古民众奏响300年历史“寿阳鼓”闹元宵

原标题:内蒙古民众奏响300年历史“寿阳鼓”闹元宵

中新社呼和浩特2月19日电 题:(新春见闻)内蒙古民众奏响300年历史“寿阳鼓”闹元宵

中新社记者 张玮

2月19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黑水泉村,震耳欲聋的寿阳鼓声响彻天际,当地村民用传承了300余年的寿阳艺术迎接元宵节。

韩有战是鼓队中的“领军人物”,他告诉记者,按照当地习俗,鼓声越洪亮,便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过得越红火。

黑水泉村即西汉武泉县城故地,距今2000余年,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年间“走西口”的山西寿阳人把寿阳皇杠伴奏曲寿阳鼓带到了黑水泉村,并传播开来,成为当地庆祝新春不可或缺的一项节目。同时,寿阳鼓也成为经典锣鼓曲牌和民间社火文化瑰宝,2015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韩有战是寿阳鼓的第四代非遗传承人。他向记者介绍道:“从清乾隆初年到现在,每逢庙会和正月十五,当地百姓就会表演以寿阳鼓、皇杠为代表的社火节目。因此,寿阳鼓作为皇杠的锣鼓伴奏曲代代传承下来。”

黑水泉的寿阳鼓声从正月初五便开始在庙场、街边响起,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闹元宵”期间更甚,寿阳鼓声伴着皇杠、舞龙、舞狮一起热闹整整一天。晚饭后,鼓手们轮番上阵敲鼓,比耐力、比手劲儿、比激情、比节奏……一直“闹”到深夜。

“寿阳鼓”的主要乐器有鼓(直径1.5米,高约1米)、铙、钹、小锣,由顺调、歇锤子、硬鼓子、双锤、四砸、九锤子、六砸等多种演奏方式交替使用、有机转换,鼓、铙、钹互相呼应,组成一曲激昂雄宏、动人心弦的锣鼓曲,演奏时间可达20多分钟。

70岁的韩有战打起鼓来精气神倍儿足,鼓队里的小年轻都不及他卖劲儿。他说:“我从16岁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寿阳鼓,无论何时,只要一提鼓槌我就感觉威风十足。”

寿阳鼓的旋律时而低慢,时而铿锵,时而沉稳,时而激昂。记者见到在庙会中的寿阳鼓队中共5面鼓、20对钹,演奏时听着却似千军万马,气宇轩昂,十分壮观。

“寿阳鼓最初是由山西省寿阳县传到我们这里的,现在这门艺术在寿阳县已经难觅踪迹,我们村目前是寿阳鼓艺术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韩有战说,“我们村里人好像天生就喜欢敲鼓似的,80%的村民都会敲寿阳鼓,我现在的学生也有30多人。”

50岁的王凤仙是村里第一个女鼓手,身材瘦小的她站在硕大的鼓面前对比鲜明,可是当鼓声响起,她却像充满能量的女战士,动作干净利落,鼓声铿锵有力,将寿阳鼓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敲寿阳鼓已经11年,鼓声特别振奋人心,听着寿阳鼓声心情特别好。”王凤仙说,“我现在带领好多妇女和孩子学习寿阳鼓,让这项中国传统艺术最大可能地被了解、被传承。”

托克托县政府官方表示,寿阳鼓越响,年味儿越浓。寿阳鼓作为本土的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一直被传承和保护着,希望通过旅游和展演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完)

相关阅读:
20个项目入围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中央一号文件来了 这一领域将迎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