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一些民营企业为求发展速度“拔苗助长”

原标题:企业迎难上 还要扶一把(政策解读·让民营企业安心谋发展①)

来源:人民日报

民营企业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成效显著。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自身在调整中需要逐步适应;另一方面,相关支持政策执行中有待落实落细。

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还要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倾听民营企业心声,关注各地各部门政策措施落地,以期促进民营企业迸发更大活力。

——编者

核心阅读

追求过度规模经济,热衷“铺摊子”,缘于对市场环境的误判,盲目“上规模”……不少民营企业经历“产能焦虑”等问题。专家建议,企业做强比做大更重要;企业练好内功的同时,政府机构和银行应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思维,不断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铺摊子、上规模,一些民营企业为求发展速度“拔苗助长”

“1亿体量硬吞了5亿规模的企业,差点一口气上不来。”几年前的一次并购,让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天伟心有余悸。

为抢占市场,拓展公司业务和客户网络,2015年合心机械大胆出击,收购德国百年名企GRG。“尽管千方百计节约开支、筹措资金,资金还是不够充足。”胡天伟坦言,为把技术转化为应用,并购后又上马了一些不能立竿见影的项目,导致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吃不消。

这场典型的“以小吃大”缘自“速度焦虑”。经历了“惊险的一跃”,胡天伟感慨:“发展的步子得迈大,但更要迈得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

追求过度规模经济,有些企业对自身实力估量不足,热衷“铺摊子”;有些则缘于对市场环境的误判,盲目“上规模”。

巨石集团也曾有过“产能焦虑”:2008年以前,在全球经济运行火爆的形势下,企业砸下重金,扩建玻璃纤维生产线,然而不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玻纤市场需求断崖式下跌,一年亏损9000多万元,企业资金链一度可能断裂。

“原材料工业产品可替代性低,一旦需求紧张,累积效应便会增加,很容易盲目扩张产能。”集团副总裁杨国明有些无奈。

一场“高烧”过后,企业孕育出了稳健的“抗体”。“通过建立各种渠道跟客户频繁沟通,我们目前基本能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公司经营更趋稳定。”杨国明说。

转型升级中,产品质量意识不强、人才支撑不足等有待解决

当前,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转型升级中出现的新变化,解决“人”的问题成为不少企业的更大呼声。

“产品达到高端水准后,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会对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曾为某下游企业小批量定制生产注塑机,产品验收时发现上百处问题,经过攻坚克难,缺陷降至合理区间。可当大批量生产同类产品时,质量还是出现大幅下降。

“企业正在加速推进机器化生产,但当产品定制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人的因素仍难以避免,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企业负责人说。

还有不少民企为人才难找、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而犯愁。

“当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但人才比较稀缺,一方面行业内人才储备和积累不足,另一方面也少有院校对口培养和输送。”舜宇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如果不能持续引进专业人才充实企业,很难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当前不少炼化企业面临着艰巨的转型任务,但人才、人员的流失,使企业转型十分艰难,未来缺乏后劲。”盘锦北方沥青燃料公司总经理龚鹏慨叹。

在一线城市设立子公司“筑巢引凤”、成立研究院培养人才、实行股权激励招引人才……为了拴心留人、引才引智,许多民企开动脑筋、主动出击,一些技术人才得以回流、稳定,但整体来看,人才支撑不足仍困扰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投资策略、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提高智能化水平和人才待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比如,民营企业如何避免陷入过度追求规模扩张的陷阱?“投资需要有清晰的战略指导,如果无法形成有良好回报的优质资产,再大的投入也无济于事。”中国企业联合会首席研究员缪荣分析,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企业往往进行缺乏理性的机会性决策。业务决策层面,缺乏对行业发展规律和业务组合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和风险对冲,一旦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引发危机叠加。

“大部分出现生存危机的企业都是因为现金流中断,因而积极稳健的财务和投资策略对民企发展至关重要。”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认为,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当下,企业应当更多考虑弹性精专,以核心竞争力或业务专长展开经营活动。“从某种程度上,企业做强比做大更重要。”

此外,高水平人力资本短缺的条件下如何实现高质量产品制造?“一方面要着力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给高水平人才高待遇。”刘刚认为,首先可以通过培养多技能工人和团队作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其次,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也应与员工团队的工作方式相匹配;此外,企业也可尝试实施终生雇用、年功序列制和面对面竞争制度来提升员工忠诚度,从而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民营企业正视自身缺陷,练好内功的同时,还需要各地各部门扶一把。“有些地方政府和银行为求短期利益,对民企盲目扩大产能推波助澜。”缪荣指出,政府机构和银行应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思维,不断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但坚决不越位。

“民企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让人才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让供给与需求互相匹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业研究室主任付保宗建议,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要大胆变革,让人才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起来,同时各地招引人才应以企业诉求为出发点,着力解决好户籍、教育、家属随迁等关键共性问题,为人才流动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治超小站的“春运故事” 节后谨防情绪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