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

原标题: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

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初步统计,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广义货币(M2)比上月末有所回升。1月末,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1月份信贷为何大增?如何看待?2月1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表示,总体看,1月份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去年以来,央行多措并举,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改善资本对银行投放信贷的实质性约束;同时,综合运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并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在缓解部分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的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孙国峰表示,央行还在研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缓解利率约束。

1月份信贷大增引发了市场担忧。有观点提出,央行是不是在“大放水”,货币政策是否要转向宽松?“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孙国峰强调,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谈不上“放水”。

从总量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从结构看,主要是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提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较好地处理了内外部平衡的关系。“总的来看,货币政策探索并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又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孙国峰表示。

另一市场较为关注的数据是狭义货币(M1)增速的明显放缓。1月末,M1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从5000户企业调查监测数据来看,企业流动性状况并未恶化。

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往往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贷款为2.9万亿元,就是当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孙国峰表示,银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争取“开门红”的经营传统,这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月份、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为近14个月低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1%,为近29个月低点。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是否会继续往偏松方向调整,甚至会有降息的可能?孙国峰回应称,当前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贷款利率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也是下行的。在推动基准利率和存贷款的市场利率“两轨合一轨”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央行的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的传导作用,“可以多关注实际的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

相关阅读:
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应加大 青岛港靠泊我国首艘20万吨级锰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