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指间,“打捞”乡土中国

原标题:在指间,“打捞”乡土中国 |发刊词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月开岁,河开雁来。

草木萌动时节,新京报APP乡村频道正式上线了。

太阳的光芒在青麦上跳跃,让我们掬一捧雪花,七分付于乡土,三分归于新闻。

乡村,是每个国人都回味无穷的精神故乡。走得再远,我们都可以从那里得到原宥与慰藉。

过去的四十年,乡村经历几千年来之巨变,轰轰烈烈的城市化重构了原有的边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让乡村里的人们把世界连接。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田间地头、拿着吉他唱歌直播的网红大叔:虽无铅华、但不遮不掩的烟火气里满是真诚;在麦地里、远山前、篱笆后就地取材的创意小视频,有自黑有土味,却也不乏幽默与颠覆;电商平台敏锐的市场嗅觉与乡村巨大的需求互相成全,极大丰富的商品,带来了个体的愉悦和观念的遽变……

与其说这是“流量下沉”,毋宁说,这是乡土中国在寻求表达。因为,长期以来,在舆论空间里,乡村巍然存在,却又静默失语。

我们缺少对乡村的关注与观察,更缺少对乡村平等空间的打造。

有太多静默着的乡村的人、乡村的事儿、乡村的喜怒哀乐、乡村的场景和声音,需要被触摸、被透视、被传达、被“打捞”。

让信息与观念到达乡村之远,让乡村的表达与诉求到达庙堂之高,让更多的个体更好地获取更有价值的内容,正是新京报APP乡村频道的初衷。

在这里,我们致力于促成一种城市与乡村的“理解”。这种理解,存在于你和我的低头抬头间,存在于手指划过手机屏幕的温暖气息里。

这种“理解”有这样的力量,它能消融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间的疏离淡漠,它能跨越摩天大楼与白墙灰瓦间的千山万水。

这种“理解”有这样的价值,城市和乡村能“接受同一个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在长星照耀里,我们达成共识。而这种共识,成为稳定社会的基石。

在这里,我们致力于呈现穿梭于时代缝隙里的个体身上的平凡与伟大。

我们希望这种呈现,能有鲜活的面容,能有时间的风味,能流淌着沸腾的血液和热望。对人的尊重和对个体权利的珍视,是永远不变的风骨支撑。

我们希望这种呈现,没有偏见,没有居高临下,没有猎奇、丑化与哗众取宠。有的只是,倾听与对话、平等与构建。

在水之乡,山之巅,关之北,云之南,沙之漠,江之畔,当古老的澜沧江水流过崇山峻岭,当萧杀的大风吹起千年的黄沙,乡土中国渴求的不仅是信息,更有话语权的再平衡。

话语权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应如一道洪流,分支愈多,愈能带来活力。给予乡村话语权,既需要在价值观碰撞之时,坚守对乡村文化的认同,破除对城市的迷思,也需要构建乡村的品格和自信。

在指尖,展现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执笔为剑、以梦为马,将目光放逐于这片最广袤的土地,这是城市和乡村的期许,也是我们共同前行的方向。

编辑 张牵 校对 吴兴发

相关阅读:
《求是》发表习近平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朝气蓬勃 小哥哥小姐姐逐梦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