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如何改变老年人的“易骗体质”?

原标题:如何改变老年人的“易骗体质”?

如何改变老年人的“易骗体质”?

张砥

近日,“科普中国”官方微信一篇关于“面包致癌”的文章,引发广泛质疑。文章借医生之口提出,小孩早餐经常吃面包,过量摄入精细谷物会引发癌症。目前,该文已经在一片争议声中被平台撤下。

从“豆浆致癌”到“咖啡致癌”,再到“面包致癌”,不知从何时起,以“致癌”为字眼的文章开始大量活跃在人们的朋友圈中。但事实上,这些耸人听闻的“健康提醒”,往往是精心包装的“健康谣言”。似是而非的理论,名头莫辨的专家,再配以“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等标题党式操作,流量是一路看涨,但影响是一地鸡毛。统计显示,微信用户平均每天在微信平台上阅读5.86篇文章,其中排名第二的就是健康养生类。纯属好奇的点击,未经核实的分享,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伪科学”的盲信者和传播者。

健康人人关心,也正因如此,健康信息有利可图。一些人鱼目混珠,钻的就是大家健康素养不高的空子。比如有人冒充专家,以“免费”作诱饵,借“权威”博信任,靠做讲座来卖产品,专门坑骗老年人;或者只是学了点皮毛,就频繁上电视、开专栏,宣扬各种偏方,不仅浪费患者钱财,更耽误了他们看病治疗的最佳时机。有人调侃,许多中国老人都是“易骗体质”,谣言都轻信,却不相信自己儿女说的。这里头固然有老年人自身警惕性较差的因素,但因基本健康素养不足而滋生的“健康焦虑”“养生焦虑”,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个人健康素养的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否根据自身健康需要,主动寻找并正确判断相关信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这样说并不是逼着每个人都去当火眼金睛的专家。健康知识的积累、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合力。一方面,相关部门绝不能对这些热热闹闹的“伪科学”坐视不理,惟有铁腕治乱方能夯实传播的底线。另一方面,打消疑惑、安定人心的关键,是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有义务用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多渠道公布信息,帮助公众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健康认知水平,化解掉那些不必要的焦虑感。

健康素养的短板一日不补齐,各种各样的“致癌论”就还有市场。改变“易骗体质”,让成年人相信科学、了解科学,让孩子们在尊重科学的环境中成长,培养足够的判断力,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阅读:
刘慈欣成功哪是因为“上班摸鱼” 黑河市城建局一原副调研员为亲属揽工程被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