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夜雨中的春运返程:每天凌晨数万人滞留上海火车站等待首班地铁,通宵运营能解决吗?

原标题:夜雨中的春运返程:每天凌晨数万人滞留上海火车站等待首班地铁,通宵运营能解决吗?

摘要:曾有人呼吁地铁加大班次间隔但通宵运行,以缓解春运期间返程客流压力。作为这项建议的“受惠者”,韩东明却不赞成这样做。

凌晨4时40分。坐在铁路上海站南广场地下二层停车场一角的韩东明望了望出口方向,人群已陆陆续续站了起来。

“地铁要开门了。”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把手机、保温杯收拾好,一手拖拉杆箱,一手拎手提大包,汇入已开始移动的队伍之中。

凌晨2时许乘火车从安徽阜阳老家抵达上海,韩东明和2.7万余凌晨时分抵达上海的返沪者一样,滞留在火车站等候首班地铁开启运营。

有人聚集的地方,永远是管理重点。每天凌晨时分陪他们一起等待的,还有来自火车站、公安和武警等多部门的人员。“他们比我们辛苦。”韩东明说:“毕竟我们每年就苦这一天,他们每年春运返程,天天都得这样。”

凌晨4时45分,滞留一夜的旅客开始进入地铁车站

数以万计旅客滞留车站等待首班地铁

凌晨2时许,坐了10多个小时火车的韩东明从老家赶到上海。车站的广播一遍一遍重复,提醒准备乘坐早上地铁的旅客,到达指定地点暂时休息。“上海天气比阜阳还好些。”他裹紧了身上的长棉衣,尽量沿着有屋檐避雨的地方走到铁路上海站南广场,再走进地下二层的临时休息区。

为应对韩东明这样的滞留返程客,上海火车站南北两个广场都设置临时休息区。为预防客流压力过大,南广场除地下休息区外,还在地面搭起大棚供旅客歇脚。近日上海入夜后风雨不小,韩东明权衡之后还是选择进入设置在地下车库里的休息区。此时的地下车库,停放的车辆极少,大片大片的空地上放上了塑料椅子,穿着厚重冬衣的旅客们挨坐着休息:一些旅客在玩手机,一些结伴来的旅客在打牌,还有些旅客止不住睡意,双手护住胸前的贴身小包在打盹。31岁的吴勇扬着手上的手机说:“我是第三次乘凌晨的加班车了,知道要等,准备了两个充电宝。”

下午时分休息区空无一人,一桶方便面明码标价5元

除了普通饮水点,这里还摆着两台热水器免费供应开水,靠近进出口的服务台处,挂出易拉宝提供方便面,明码标价“5元一桶”。“这个绝对是良心价了。”一名买了一桶泡面的旅客告诉记者,有一年因下雪被困在某个城市:“泡面加热水,80元一桶。”

韩东明安顿好之后,陆续又有几班列车进站,凌晨3时许滞留旅客达到一天中的顶峰。室外大棚下,同样聚集了不少旅客。除了提供开水,这里的车站工作人员还准备了免费的姜茶,武警的治安岗亭内则备有常用药。有旅客将随身的铺盖卷打散,裹在身上御寒;有人拿出围巾裹得只剩一双眼睛:“阴雨天真的太冷了”,也有人抱着保温杯,不时站起来走一走,躲在离大棚远一些的垃圾桶旁抽烟:“不抖一抖脚得僵了。”橘子皮、方便面混合着抽剩的烟头,在凌晨的火车站氤氲成一股奇特的味道,27岁的小伙子江旭明小时候曾跟父母挤过春运:“这就是熟悉的春运味道呀。”

时间回到前一天下午16时许。

静安公安分局上海站地区派出所副所长王瑛是当天在派出所值班,她的微信群里跳出一组数据:当天晚上23时39分至次日凌晨5时56分,上海火车站站预计到达列车23班次,已购票乘客27404人,这意味着实际到达人数可能接近3万人。“站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微信群,把跟车站相关的单位全部集合在一起,信息及时共享,方便开展工作。今年第一波返程高峰年初五凌晨就出现了,人数比去年同期还有所增长,预计元宵之后还有一波高峰。”

多项措施守望旅客安全:便衣“混”入旅客中

前一天下午17时许,当天值班备勤的民警王建伟就冒雨到南北广场的安置点实地查看了情况。在南广场的地下安置点,塑料凳子累积起来堆放在角落,“凌晨下来一个旅客发一个凳子”,三个垃圾箱已经清理干净,多块安置区域的引导标志也已到位,待凌晨滞留客流到来时逐一开启。在广场地面,王建伟重点关注了大棚的牢固度:“一般情况下遮风挡雨没有问题,就怕下雪造成顶部负担,近期虽然冷,但天气预报没有降雪。”他告诉记者,预案早已备好,一旦天气出现恶劣变化,将及时清理并扩大地下安置空间,站区关键位置分布的多项智能设备也能及时感知精确客流量和存在隐患。

休息区一角累积起来的凳子,入夜后逐一分发给来此处的旅客

凌晨1时30分后,轨道交通1号线停止运行。王瑛的微信群里,一条条信息正在跳出,出租车公司提高补贴鼓励出租车前往上海站;车站广场的广播里,正滚动播出信息引导乘坐地铁的乘客前往安置区等候;武警把守车站出口、安置区入口等重要节点,让客流有序进入休息;派出所夜班民警在广场来回巡逻,不时有旅客和亲友走散、找不到方向前来求助……

人群之中,还有一群不起眼的“旅客”。他们眼神精亮,盯住那些跟随和触碰拎着大包小包旅客的可疑人员。随着返程高峰到来,派出所办案队民警便衣加入通宵守护滞留旅客的行列:“哪儿人多,扒手就会往哪儿钻。我们在,一方面打击现行犯罪,一方面也震慑扒手降低发案。”

“眼神”成了他们的标志。一名反扒民警告诉记者,休息时间外出,他很容易被兄弟单位的巡逻民警拦下盘查:“因为我们的职业病就是‘盯’住别人。”但他依然乐此不疲:“这些旅客是带着新年的希望来上海的,要是刚到就被扒了手机钱包,心里得多不好受?”

滞留客流如何疏散?分段进站区隔出“缓冲区”

凌晨4时30分,距离地铁站提前开放还有15分钟。王建伟在南广场地铁入口处上岗,准备放行旅客。从休息区到地铁入口,采取了“大小分段式”放行策略:距离地铁入口百余米外,搭起大棚,分出12根通道,每根通道由一名武警把守;随后留出一块缓冲区,地铁入口处再搭起小棚设置3根通道进入地铁区域。

有12根通道的“大棚区”,每根通道都有武警把守

分段放行且留出缓冲区,为大客流集中进站流出了安全的空间,也让少数人想要直接走到“小棚”区想操近道。一名拖着行李箱的年轻男子悄然挤到王建伟身边,准备插队进入隔离栏。王建伟拉住了他:“大家都在排队,你还是遵守下秩序吧。”不过他并不是每次都如此不近人情:前几天他发现有老人带着四个包,王建伟就跟前后乘客打招呼提前让老人进了站。参与春运这些年,王建伟“肉眼可见秩序越来越好”:“虽然大家都很累,但基本都会自觉排队,需要民警出面解决的纠纷越来越少。”

经过“小棚区”就直接进入地铁站点

几乎与王建伟同一时间,驻守上海火车站站北广场3、4号线的51岁的轨交总队民警陈彦斌也已到岗。同事们管春运期间提前上岗叫“早早班”,从2月9日至春运结束,陈彦斌每天都上“早早班”。上岗第一件事,他会在地铁开门前观察站外客流聚集最大的西厅情况,根据数据和现场预判瞬时进站客流量,再决定限流措施:“根据客流量不同限流措施有3种:第一种是限流进站,利用隔离栏设置相应的蛇行通道,引导分流,降低进站速度;第二种是人工限流,由民警站在主要出入口视情况进行客流放行;第三种是完全封闭,暂时关闭出入口,做到不进不出,待站内客流消化完毕后继续放行。”

乘客再多,安检不能乱:“特别是春节之后,一些乘客不知道从老家带来的物品其实不能进入地铁区域。”负责“早早班”的陈彦斌和同事们增加了“前道二次检查”,跟机场一样在主要隔断处利用金属探测仪手持式设备对大包、大型蛇皮袋,不规则包裹进行抽查,随后再在安检点进入安检机检查。

一般要花40分钟以上,滞留客流才基本疏导完毕,但这时后续列车带来的客流随之而来,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陈彦斌会与站台民警和保安联系了解站台客流情况,并根据站台客流实时调整进站客流引导措施:“地铁是封闭区域,整个流程哪里都不能乱。”

天还未亮,地铁提前打开闸门让滞留旅客进入站区

地铁通宵运行,能不能解决滞留旅客等候问题?

韩东明记得,大约从2010年开始,这样滞留车站等候头班地铁的情况就出现了,曾有人呼吁地铁通宵运行,加大班次间隔,以缓解春运期间返程客流压力。

但作为这项建议的“受惠者”,韩东明却不赞成这样做。“我是凌晨2点到的上海,在火车站等了不到3小时。”韩东明以自己为例,他在上海暂住嘉定区,在上海火车站站上地铁,还需换乘至少一次地铁,再乘四站公交车:“就算我能在上海火车站站赶上地铁,未必能恰好赶上换乘线路的地铁,如果凌晨地铁发车间隔时间要一小时甚至更久,我等的时间未必比在火车站等得少。而且郊区公交线路发车晚收车早,这种天气我到了公交站要是没车再步行四站路,真的不如在车站休息3小时再走。”

还有人提议企业为凌晨到达的旅客报销交通费用,2015年开始自己当“小老板”的韩东明笑了:“我跟工人说报销晚上路费,他们说要不还是年前折现给他们吧。出租车这么高的价格,大家还是舍不得。”

吴勇很希望上海地铁公交布局能更加合理:“毕竟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还是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地铁公交如何服务要更科学,不然开出了线路没人坐,运行成本太高很浪费。”他“开了个脑洞”:“比如能不能在12306上对购买了春运回程票的旅客做个问卷调查,用大数据算出相对合理的地铁公交线路配置,有针对性地运营?”

元宵之后,韩东明的妻子和孩子也要到上海:“我肯定想办法给他们买高铁,不行买机票。我能吃苦,但不希望他们再吃苦。”

栏目主编:简工博文字编辑:简工博题图来源: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

相关阅读:
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今年开建 可接驳S1线和6号线 新首钢将凸显“素颜”美 年底北区部分厂区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