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智慧化国际滨海生态科学小城
大鹏新区在生物谷坝光片区成功应用BL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CL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后,开始探索更高层次的“智慧坝光”规划、应用。昨日,记者在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坝指办)获悉,坝指办启动的《深圳国际生物谷“智慧坝光”总体规划》已取得初步成果。在日前召开的“智慧坝光”总体规划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编制工作。坝指办负责人表示,推进“智慧坝光”建设,旨在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融合BLM、CLM应用成果,将生物谷坝光启动区打造成智慧化的国际滨海生态科学小城。
三大板块构筑“智慧坝光”总体框架
据坝指办负责人介绍,“智慧坝光”总体框架由服务体系、支撑平台、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等三大板块构成。
服务体系包括产业服务体系和生态服务体系。前者服务于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招商引资平台、无人汽车、无人机和园区运营服务平台;后者服务于智慧景观、智慧能源、生态管运体系和智慧管线。
支撑平台应用CLM技术、信息共享、统一物联网管理、综合视频等,构建坝光运营指挥中心,打造坝光“城市大脑”。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以5G和全光纤构建的高速网络,通过交通传感器、消防传感器、环保传感器、地质传感器等实现物联感知。
无人驾驶汽车等全面应用
“未来将建设120个基站,覆盖坝光片区;建设全光网,用‘一张光缆网’实现园区所有信息终端的网络接入。”据参与规划的傅鹏博士介绍,坝光片区将推进5G试点建设,近期实现5G网络在云VR/AR演示等的示范应用;远期逐步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云VR/AR展示、能源、安防、智能家居、危险源及边坡监测等领域的全面应用。
在规划展示现场,技术人员以一张图、多个板块的模式演示了基础设施的功能,以及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生服务等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其中以“万能树”的形象展示了智慧灯杆系统。
“万能树”从下到上,共分为四层,分别安装充电桩、多媒体交互一键通呼叫系统,信息发布屏、视频采集设施,公共WLAN、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设施和气象监测、环境监测、移动通信、智能照明等设施。
打造全国首个实时监控地下管线运行园区
傅鹏博士表示,“智慧坝光”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新科学小城管运体系。片区将部署各类管线传感器,全面监控地下管线的运行状态,实现地下管线的精细化管理,做到实施监控,可管可查。
据了解,“智慧坝光”还将建设生态感知体系、生态监测应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实现对园区大气、水、土壤、边坡、生物、生态、噪音、核与辐射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种污染源、污染废弃物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同时,建设外场资产管理及运维平台,实现物联感知设备、灯杆、井盖、监控、交通设施等设备统一高效管理,为运维提供数据支持,为BLM和CLM提供实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