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岭南之春 别样“出色”

原标题:岭南之春 别样“出色”

昨日,“出色”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

胡伯伦(右)和小儿子胡嘉恒一起炸煎堆。 新春走基层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通讯员关蕴琪、梁平、卢展途

醒狮引路、罗伞密布……昨日,大年初四的佛山西樵松塘村显得格外的热闹,三年一度的“出色”巡游给松塘村带来浓浓的岭南年味;火光熊熊、粤韵悠扬……那么,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民俗值得一看呢?正月十五的佛山里水赤山村将上演民俗狂欢夜,每年一次的跳火光给赤山村披上喜庆的外衣。人头攒攒、风车旋转……正月十五的禅城通济桥附近将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年一度的行通济对外展示了佛山年俗;油镬飘香,煎堆碌碌……春节里的佛山古村弥漫着的是饭香,蒸煮油炸的美食让广府人回味舌尖上的年味。

无论是“出色”巡游还是跳火光,无论是行通济还是蒸煮油炸的美食,佛山古村和镇街的广府年俗在人们的视觉上和味蕾上绽放,而特有的年味密码更为佛山春节的喜庆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不妨跟着记者一起通过这些传统的村落和年俗来感受包含着浓浓广府文化的春节的精彩。

“出色”巡游:三年一度好热闹

新春佳节,锣鼓喧天,各种热闹纷呈的年俗活动在佛山各地上演。大年初四闹新春,广府乡村年味浓。昨日,三年一届的“出色”巡游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举行,此次“出色”巡游活动共吸引了3000多人参加。据介绍,松塘村“出色”巡游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介绍,出色巡游是三年一届,至今已有143年的历史。

昨日的松塘村张灯挂彩,整条村布置得红红火火。当日13时,“出色”巡游队伍在区氏宗祠前集合。14时,十多只醒狮采青拜年,“出色”巡游正式开始!鸣锣开道,在各坊罗伞旗幡的引领下,“翰林园”灯笼举起,108样兵器、帅牌、村内八坊旗帜紧随其后,一路上鼓乐齐鸣。队伍从区氏宗祠出发,拜孔圣庙、步青云路、登翰林门、绕松塘月池,再穿越村中八个坊,持续一个多小时。一名来自外省的游客表示,松塘村的“出色”巡游活动热闹非凡,让她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年味和人情味。

据介绍,松塘村“出色”巡游是岭南地区“飘色”巡游的一种形式,它是集戏剧、杂技和装饰等艺术形式以队列游动来表演的喜庆活动。松塘村在清光绪年间迎来了鼎盛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百姓富足,参加“出色”巡游活动的人都会变得更加出色,所以“出色”风俗便应运而生。再加上彼时松塘村有多人入职翰林院,松塘村崇文尚学的风气让“出色”巡游多了一股“翰林”味。

今年95岁的区以潜是“出色”巡游传承人区永强的父亲,在他眼中,“出色”巡游记载了他不少儿时的记忆。当年年仅23岁的他乘火车到广州,再经由水路回到松塘村。耗时1天1夜,只为参加“出色”巡游。当时一条彩色的长“飘”凌空撑起,由体格强健的“后生仔”独力把持飘杆,走在巡游队伍之首。随后,是帅牌、罗伞、八音鼓乐手以及由各坊自行编组次第而行。巡游期间村中未婚女子皆着裙褂礼服,盛装打扮组成陆地行舟方阵参与巡游。村里还搭起了戏棚,特意从广州请来粤剧团,连唱三天三夜的大戏。

在“出色”巡游传承人区永强看来,近年来,村民对村里文化的保育和推动十分自觉,使得松塘村的“出色”巡游、翰林文化节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亦得以延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老一辈的带领下参加了这些民俗活动,对村里的历史和文化更加认同。

行通济:风车生菜祝福美好新生活

说起佛山最热闹的年俗,行通济是其中之一。作为佛山的一张文化名片,绵延数百年的行通济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广府年俗。每到正月十五,通济桥附近都挤满了不少人。商贩的叫卖、风车的喜庆、人潮的流动……让这里成为喜气的海洋。市民们从清晨到夜晚,举着风车、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祝愿来年平安顺利。如今,行通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民俗。

每个行通济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这些个体故事的演绎让行通济更为动人。说起行通济的故事,今年88岁的吴伯和79岁的老伴最有发言权。“我和老伴已经行了32年的通济。”吴伯表示,他第一次行通济是1986年,当时就是为图一个好的意头。“虽然我是从外地调过来的,但是第一次行通济感到很开心。”吴伯说,如今的行通济除了图个好意头外,更像是参加一年一度的民俗演出,不同的是你我他都是演出的主角。行通济三十几年,吴伯每年的感受都不同。他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越来越多的佛山传统被保留,传统与现代的共融为佛山织就了一幅大美的蓝图。对于吴伯和老伴,行通济最大的收获便是这三十几年牵手行的浪漫。

“行通济,冇闭翳”是大家对来年的祝愿、对幸福和谐生活的向往。这些内容,也就构成了行通济的文化内涵与核心基因。

跳火光:红红火火开启民俗狂欢夜

每年正月十五,赤山村会举行一种延续了300多年历史的跳火光的民俗活动,今年也不例外。元宵当日,赤山村会燃起一大堆禾秆,村民从火光中跨过,祝福来年红红火火。四方来的市民,一起参与进来从傍晚狂欢到深夜。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跳火光已经演变成赤山村的元宵嘉年华。

据介绍,当晚赤山村精心准备的盆菜宴,让全村村民聚在一起感受节日的喜悦。随后,精彩的传统民俗将会带你领略地道的岭南味。在吃过盆菜宴、看过文艺晚会后,迎来赤山村元宵节的重头戏——跳火光。村民们从火堆中穿过来又跳过去,勇敢跳过火光的村民脸上红光满面,也会不断吆喝其他人一起跳火光。每一跳都引来阵阵欢呼声,将气氛不断推向高潮。除了跳火光,还有变脸、杂技,剪纸、扎糖人等民间艺人现场教学,醒狮巡游、花灯将贯穿整个元宵节,重现元宵灯会盛况。

做年食:团圆富足年味传承在味蕾

年味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民俗活动上,也体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中。每逢过年,佛山的古村和大街小巷里弥漫着阵阵油镬味。对佛山人而言,闻到了这股油镬味就像是闻到了家的方向。每年的年廿七,家住狮山的黄阿姨开始忙碌起来,油角、煎堆等是黄阿姨要做出的美食。同样,在南海九江的龙涌村里,胡伯伦的“邹广珍”煎堆店工场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无论是黄阿姨还是胡伯伦,他们的忙碌诉说着他们的年味故事。各种各样的年食包裹着大家对春节的记忆和尊重,代代相传。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对于大部分广东人来说,金黄的煎堆是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老佛山人过年前都要‘开油镬’制作油炸食品,金黄色的油炸品寓意财富,可作为应节食品、也可以送亲友,表达对富足生活的祝愿。尽管一处乡村一处例,要炸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大多为蛋散、油角、煎堆等。”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开油镬”炸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油镬似的,油润、富足。而说起“炸油镬”,九江煎堆不得不提。2015年,九江煎堆传统技艺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0多岁的胡伯伦制作煎堆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了,正是凭借对全手工制作煎堆的坚持,胡伯伦也成了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随着胡伯伦年岁的增大,煎堆制作技艺的传承落到年轻人身上。如今后辈们对煎堆推陈出新,这门非遗手艺如今似乎绽放了新的广彩。

“从年廿七开始,我是一天做糕点,一天做油炸食物。”黄阿姨告诉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起镬开运”炸煎堆充满着美好寓意,所以她每年都会坚持。前一两年光糕点她就做了四十多屉,“四五个炉子一起煮,蒸七八个小时。”黄阿姨要制作的年食包括油角、大心煎堆、吹气煎堆、蛋散、马蹄糕、红豆糕、椰汁糕、九层糕等各式糕点,还少不了猪肠粉这类地道的广府小食。

这些年食当然不仅仅是自己吃,还会当作礼品送给亲戚、同事。当问及每年做这么多年食会否感到辛苦时,黄阿姨表示觉得很开心,因为能让别人尝到自己的手艺是件幸福的事。从黄阿姨的言语中可以看出,这些年食承载着她的骄傲。

他们,守护中国最美林场 广州塔下“平安红”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