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新民俗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本报评论员樊大彧
今日社评
年与时进,俗因时变。在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和谐、团聚等春节核心文化内核,不断顺应社会的变迁,用新民俗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新活力。以各种优秀民俗凝成的中国春节,将成为人间真情、家国和谐的最完美表达。透过春节,世界也将感知一个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责任感的文明大国。
过年期间,央视播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人们看到,在黄鹤楼下,编钟编磬与口琴手风琴相遇,共同奏响华彩乐章;在成都宽窄巷子,一位环卫工大哥在快闪现场随着音乐忘情舞蹈;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温暖的旋律带动现场游客齐声合唱。这个新春佳节,动人的歌声连绵不断,一曲《我和我的祖国》让家与国紧紧相连。
快闪行动可视为一种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人通过网络或其他联系方式,相聚于约定地点,以歌舞或其他特定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又迅速离开。
快闪属于文化传播上的创新形式。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地方举办了类似的歌颂祖国、歌唱美好生活的快闪活动。具有仪式感的快闪让许多人热泪盈眶,动人的旋律激起人们心中强烈的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持续时间并不长的快闪,却让爱国之情在每一个人心中久久涌动。
伴随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开放进程,春节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节日,而快闪活动也伴随中外文化交流被“出口”到国外。今年春节期间,海外许多地方都举办了相关庆祝活动,除了龙狮游行、写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传统年俗表演,花样百出、创意十足的快闪也在海外多地亮相。新老年俗让中国年味愈加浓郁,不仅让当地华人华侨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也让许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以及不断创新的活力。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守岁、压岁钱、庙会、年夜饭等传统年俗历经上千年绵延至今。随着时代发展,在传统风俗不断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有看春晚、看电影、用短信微信拜年等新民俗形成。
持续流行的快闪活动留存团聚的温馨、延续新春的祝福,给古老的传统节日注入了新元素,堪称一种新颖的年俗表演。各种不断涌现的新民俗,没有冲淡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新民俗紧贴时代脉搏,准确及时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诉求,深情演绎对祖国的热爱,让“年味”更加浓重。
事实上,在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传承、创新春节年俗,正在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而春节则是承载中华文明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中华年俗文化当前亟待持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庙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例,地坛庙会是北京最为著名的庙会之一,目前已成为展现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场所。今年地坛庙会着手创新性发展年俗文化,过去常见的套圈、投篮、射击等游艺项目不再开设,小吃摊位也仅保留民俗小吃。庙会商品摊位主打文创,包括非遗、老字号品牌、创意设计类等。对庙会等传统年俗进行升级,让其脱离吃喝、凑热闹的低层次需求,可以促进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春节年俗是镶嵌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文化密码,也是不断发展的时代印记。年与时进,俗因时变。在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守和谐、团聚等春节核心文化内核,不断顺应社会的变迁,用新民俗为传统节日注入更多新活力。以各种优秀民俗凝成的中国春节,将成为人间真情、家国和谐的最完美表达。透过春节,世界也将感知一个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责任感的文明大国。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