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春运5年旅客发送量增长35%

原标题:上海春运5年旅客发送量增长35%

2019年春运已进入最高峰。这两天,在上海各大火车站,人们背起行囊,归心似箭。有个细节值得关注:排队刷脸,几秒钟就能进站,新科技为不少人的回家路增加了便利。

没有人脸识别,没有高铁飞驰,甚至没有“春运”这个概念的年代,铁路上海站的春节前后又是什么模样?记者探寻今昔变迁,看上海春运四十载巨变。

在没有“春运”概念的年代

42年前,中国还没有“春运”这个名词。18岁的李锦龙被安排到闸北区天目东路老北站工作,那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火车站,共有11个站台,有南北两个候车室,站外还有半个足球场大的广场。到了1978年春节,李锦龙第一次遇上返乡高峰。“春节期间的客流太集中了,不仅老北站两个候车室被塞得满满的,一眼望去全是乌压压的人头,连广场上也挤满了候车的人。”

电话订票和团体订票在李锦龙进单位前就有了。铁路上海站1958年就利用里弄传呼电话,建立市民预订、送票网。当时列车车次少,除去预定的车票,分配到每个售票处的票更少,春节期间一票难求,通宵排队买票是很常见的事。李锦龙记得,当时北京东路售票处是全市排队人数最多的地方,“排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房子绕好几圈,导致周边道路阻塞,车子都开不过去。”

1978年,上海站开行的大多是绿皮车,春节期间列车不够用,车站不得不临时租用载货的棚车来承担客运任务。棚车俗称闷罐车,是一种封闭的火车车厢,车上只有车门和可调节的隔墙,里面没有座椅,旅客通常靠墙站着或蹲着,要么直接坐地上靠着自己的行李。

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大规模打工潮出现,春节前的旅客以回苏浙老家探亲的上海人为主;春节后的旅客,以南到安徽、云南、昆明,北到乌鲁木齐的知青为主。大家通常都是带着上海产的肥皂、糖果、香烟等产品出门。李锦龙印象最深的是许多人手里会有一个塑料旅行包,印着外滩海关大楼的白色图案,并配有拉链和锁头。“那应该是当时最时髦的行李袋了。因为有上海特色,很多来上海的旅客都会带一个回去。”

聊天会说“新客站,老嗲的”

改革开放后,打工潮渐渐出现。春运期间,上海铁路面临的客流压力逐年增加,1987年12月28日,上海新客站正式开始运营。

当时上海新客站是全国第一座具有先进水平的火车站,它的广场有老北场广场的10倍大,站内共有16个候车室,全装有空调,并有7台自动扶梯,还有无障碍电梯和轮椅。“当时上海人聊天都会说‘新客站,老嗲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多了,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李多。以前铁路方面没有对旅客带上车的行李做限制,许多人身前身后各挂一个蛇皮袋,手上还拖一个大包。先上车的旅客行李堵住通道,后面的人只得翻窗爬进车厢。

“那时大家过年回家都不容易,有些人因车窗高爬不上去,急得眼泪都出来了。我们也经常要推旅客上车,有时还需要车上的旅客拉一把。”李锦龙说,当时小孩没地方呆,会躲到座位底下,车子到站时,经常看到有小孩从座位下爬出来。

1997年,铁道部下令禁止棚车载客。在李锦龙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春运加开棚车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虽然春运还是一票难求要排长队,但新客站投入使用后,候车环境明显变好,一直到2000年以前,旅客都无需在广场上排队等候。

售票处人多到手机没信号

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更盛,全国各地的人涌入上海。“春节返乡,一人去,三人回,这是很平常的事。”李锦龙说。

铁路上海站曾在春节期间临时搭出一片售票用的大卖场,一个大厅内可以有200个窗口同时售票。铁路上海站的胡熠华曾担任过售票员,他记得2010年春运期间,全市共有600个窗口同时售票。“就像现在手机抢票一样,那个时候,热门线路的车票,刚开售马上就卖完了。”

当时的大卖场里挤满排队的旅客,很多人用手机打电话向家人“报告情况”,“那么多人挤在大厅里打电话,导致手机的信号很差,干活时我都不需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根本没有信号。”胡熠华说。

为了开设大卖场,铁路上海站会在节前从安徽阜阳调售票员来上海,节后再派上海的售票员去阜阳帮忙,这也反映了有大量安徽方向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打拼。

1990年到2010年,中国铁路经历6次提速,开始进入高速铁路时代,绿皮火车也陆续装上空调,开始有了直快、特快之分。

2008年,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诞生,李锦龙回忆,当时很多旅客都夸动车漂亮,纷纷与和谐号合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坐车带大包小包的人少了,人们的行李越来越轻便。

旅客买票的难度不断下降

2010年以后,铁路部门逐渐进行信息化改造,各种新技术加速应用到铁路服务中。12306网站是2010年1月30日开通试运营的,到2011年12月23日,网络售票已覆盖所有车次。

连续六年服务春运的大学生志愿者华旻磊发现,近几年,线下自助购票机都快“失业了”,大多数人是线上买票、线下取票。根据铁路上海站提供的数据,2014年至2018年春运期间,上海出发网络售票的比例从65.9%增加到86.7%,2018年春运前期网络售票比例更达90%左右。

另一个明显变化是,上海出发的列车车次越来越多。今年春运,上海三大火车站每天开行的列车总数超过1000列,且高铁和动车的比例越来越高。铁路上海站数据显示,2014年春运期间,上海出发的列车中,高铁和动车比例高达63.6%,到2018年,这一比例提升到79%。

2014年到2018年,上海春运期间的旅客发送量从924.55万人次增长到1247.66万人次,5年时间增长35%。发送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上海铁路运力逐年提升,旅客买票难度不断下降。

相关阅读:
成都旅游大数据中心昨日正式启用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一周年暨迎新春文艺汇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