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法院去年审结涉民企案件12.9万件
本报讯 (记者 黄乔)近日,市高法院发布了《2018年度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情况报告》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重庆日报记者从《白皮书》中了解到,去年,重庆法院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12.9万件,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亿元,并初步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体系。
挽回民营企业经济损失近500亿元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与公司企业有关的案件日益增多。”市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唐亚林介绍,重庆法院坚持以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为重点,充分发挥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在维护市场安全稳定、规范市场诚信交易、促进政务环境高效透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18年,重庆法院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12.9万件,挽回经济损失近500亿元。“其中,审结涉民营企业民商事案件12余万件。”唐亚林说,经过分析,受理的各类合同纠纷案件中,以公司、合伙企业和其他经营性组织等市场主体为当事人的合同类纠纷案件主要集中为:服务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房地产买卖合同、金融借款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特许经营合同、合伙协议等纠纷案件。
“我们在这些合同纠纷案件审理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市场主体意思自治,维护民营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形成的各类交易模式和交易结构创新,尽力维护不同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效益,提升市场经济活力。”唐亚林说。
保障民营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
据介绍,2018年重庆法院执结涉民营企业案件近35000件,通过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健全与市发改委等多家单位的执行联动机制,强化财产等信息的查控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兑现。
“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民事财产保全工作的通知》,禁止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唐亚林说,特别对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产业政策调整所引起的涉诉纠纷或因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无法及时履行债务的民营企业被执行人,慎用保全、查封、冻结、扣押、拘留等措施,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当影响。
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估
唐亚林介绍,目前,重庆法院在充分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体系中与法院司法相关指标内容的基础上,已初步拟定由5项一级指数、12项二级指数、29项三级指数、92项四级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并已向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部分高、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征求意见建议。
据了解,该体系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拟于今年3月正式公布,并将选择五个法院试运行。
唐亚林表示,评估指数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必将助推我市营商环境更加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