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界线外的“列车医生”

原标题:国界线外的“列车医生”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1日电 题:国界线外的“列车医生”

新华社记者魏婧宇

在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宁车辆段,有一群工作在国界线外的“列车医生”,他们坚守在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的车辆交接所,为出境的国际货运列车进行“体检”。

“中国铁轨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轨距,而蒙古国是宽轨,出境的货运列车要在中蒙边境的扎门乌德换装到宽轨列车上,才能继续行驶。车辆交接员就像是国界线外的‘列车医生’,负责检查列车技术状态,及时排除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集宁车辆段二连运用车间工程师刘健介绍说。

交接所是一座老旧的二层小楼,其中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是车辆交接员的办公室和休息室。小屋靠门的地方放着一个工具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检车锤、点温计等工具,工具柜旁的办公桌上堆放着车辆交接单和两本蒙汉双语词典,角落里是两张窄小的单人床。

“列检,3508次,9时55分到达,做好技检准备。”对讲机中传来值班中心的声音,交接员张树生和邸利军赶忙穿上工装,拿起作业工具向作业线路走去。

“我们的工装是‘三层皮两层棉’,皮袄、皮裤、皮手套,加上棉鞋、棉帽,缺啥也不行。”张树生说。即使层层“武装”,也难挡凛冽的寒风。从交接所到作业线要走1公里,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寒风打在脸上犹如针扎,张树生的脸不一会儿就变得又红又紫。

9时55分,一列满载电子原配件、轻工产品的中欧班列稳稳停靠在作业线上,在此换装后将前往波兰马拉舍维奇。

“今天风沙大,注意检查制动管漏风。”张树生交代了一声,便和邸利军开始为车辆逐一体检。他们时而拿着点温计钻到车底,测量轴承温度,时而用检车锤敲击车身,通过声响判断零件的工作状态。一次技检作业中,他们要行走近2公里,蹲起160多次,敲击检查1000余次。

半小时后,张树生完成技检作业,扶着车身缓缓站起来,眉毛和胡须上挂满了冰碴。“以前一天检两列车,从2016年开始中欧班列越来越多,现在24小时连轴转,要检十五六列。”张树生一边说着,一边把检查出的车辆故障写在交接单上,等待与蒙方交接员对接。

随着中欧班列的增多,张树生和同事们与蒙方铁路部门交流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车辆精准对接,他们在工作之余翻着词典学蒙语,现在已能熟练地进行日常对话和描述常见车辆故障。

在等待下一次检修作业的间隙,张树生将对联贴在了交接所门口。“贴上对联就有年味了。”为了保障国际货运列车安全出境,张树生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最后两年把工作完成好,等退休后陪家人过个像样的团圆年。”

相关阅读:
两部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共13大类 流感侵袭孕妈“中招”!30种中成药选择指南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