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农村乡道到“云端高速”,他们守护着春运安全

原标题:从农村乡道到“云端高速”,他们守护着春运安全

新华社成都1月31日电(记者张海磊)1月28日晚,遂渝高速辖区开始降雾。29日凌晨3时,经确认无碍通行后,杜思余打开手机,用冻得僵直的手指笨拙地在大队官方微博上发出“辖区畅通、有雾,请出行师傅谨慎慢行”。

21日春运开始以来,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五支队三大队楼房沟警务组的杜思余“几乎把家安在了路上”。像杜思余一样奋战在春运一线的安全守护者们还有很多,他们在海拔2400多米的“云端高速”上,在进出藏区的重要通道上,也在游子返乡的农村公路上……

“雪越下越大,怕是路面又要结冰了!”29日晚上8时左右,雅西高速拖乌山北坡突降大雪。第二天清晨6点不到,四川省公安厅高速公路公安局六分局三大队的吴朝勇和同事们便开始除雪除冰作业。布警5个点位,示警11个小时,来回5趟共铺撒18余吨融雪剂,当看着潮水般的车流有序通过后,他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吴朝勇他们之所以紧急出动、连续作战,是因为这条高速公路的特殊性。

雅西高速是国家实施甘孜藏区、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战的“咽喉要道”,有“藏彝走廊”之称。道路全长240公里,其中拖乌山北坡有51公里连续大长坡,最大海拔高差2200多米,具有地势险要、临崖临壁、弯急坡陡的特点,被称为“魔鬼路段”。春运期间,51公里中的36公里交通特管区道路的安全工作压力倍增。

道路通行恢复正常后,吴朝勇和两名路安人员又开始了道路巡查。“以前民警和路安人员都是各自巡查,现在我们一起,所有安全隐患都同时发现、同时上报,随时解决路面问题。”吴朝勇告诉记者。

说话间,到了干海子隧道。他们下车后径直来到一处消防栓前,打开箱门,拧动阀门,一股水瞬间流出来。“这个消防栓是没问题的,每次巡查我们都要随机抽检隧道里的消防栓、灯光照明、应急电话是否正常。”吴朝勇说道。

短短1700多米的隧道,上车、下车七八次,拍照记录、检查、反馈,三个人分工明确。

出了隧道,路边的气象监测系统显示温度已到零摄氏度以下,寒风湿冷,大山遮挡住了阳光。

“交通特管区都有什么行车安全隐患?”记者问道。

“这种路段冰雪、凝冻、雨雾、横风等自然气候恶劣多变,昼夜及季节性温差大。特别是进入冬季以后路面容易出现积雪结冰。”说到暗冰,吴朝勇已经不记得春运以来,有多少个检查路面是否有暗冰的夜晚了,“暗冰比较光滑、透明,夜里不容易被发现,需要用手触摸路面,检查一圈下来,手都是麻的。”

像这样的固定路面巡查,每天都有四轮,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其实,不止在雅西高速,进入藏区的重要通道雅康高速、连接川陕的重要关口七盘关收费站以及城市繁忙的交通路口,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高速交警们保障重要通道的畅通时,还有一个地方是春运的主战场。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村、通组、通户公路和车辆大幅增长。春节期间,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

“带驾驶证了吗?”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的苍下路交通劝导站,劝导员余型成拦下一名骑摩托车的村民。

“之前总忘,现在只要开车就一定带。”村民从怀里掏出驾驶证递给老余。

“经过这个路口,我们要是不带驾驶证、不戴头盔这些,是坚决上不了路的!”在村民眼里,老余是个“固执”的老头儿。

今年64岁的余型成曾经是村干部,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当广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三大队联合宝轮镇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点时,已经退休的他被聘为交通安全劝导员。

反光背心、数码相机、酒精快测仪、交通锥形桶、标识标牌……工作装备一应俱全。余型成告诉记者,当了4年劝导员,自己都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土专家”,除了随时随地学习安全法规外,对于农村有哪些常见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他自己心里早都有了一个小本本,“无证驾驶、超载、不戴安全帽、开车打电话等,这些都是在农村道路上常见的问题。”

“为什么会在这里设劝导站?”

广元交警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母忠伟告诉记者,苍下路地处乡村道路与国道212线的交通交汇处,是6个村4400多人外出、回家的必经之路。同时,道路自然条件差、建设等级低、坡陡路窄弯急,交通安全形势复杂。目前,劝导站已经覆盖辖区内所有重点乡镇和重点农村道路。

30日一大早,余型成收拾完毕还不到7点,“临近过年,回家的人多了,路口的车也多了,我得早点过去看看。”换上制服的老余说着,转身又扎进清晨的薄雾中。

相关阅读:
多重因素影响 佐力药业2018年业绩预减 嫦娥四号自主唤醒 度过首个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