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法律援助:让农民工和残疾人感受到法治温暖

原标题:法律援助:让农民工和残疾人感受到法治温暖

原题:司法部“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带来法援新局面

法律援助:让农民工和残疾人感受到法治温暖

2018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1万余件,同比增长7.6%

近5年来,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为32.8万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法治周末记者 张贵志

1月16日,陕西新闻广播直播间的电话不断响起,此时正在直播间做客《说法时间》节目的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主任方燕不断接听热线电话,为听众解答农民工讨薪难题。

1月18日,在江苏省溧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溧阳市一家机械公司14名农民工最终拿到了一年的劳动报酬642800元。“这下可以过个开心年了!没有法援中心帮忙,我们的劳动报酬就会泡汤!”拿到报酬的农民工,对法援中心的工作人员连声致谢。

1月25日,河北邯郸的14名讨薪农民工走进了北京市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他们在通州区从事别墅改造工作大半年,但大部分工钱还没有结算。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当场受理了他们的申请,并指派了专业律师帮助他们讨薪。

时值年关岁末,全国各地每天都能发现一个个“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的暖心故事,成为浓浓年味中感人至深的温暖画面。此前,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曾在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要在法律援助上对农民工、残疾人给予特别的关爱,“使他们在每一个案件中体会到公平正义,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农民工案件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现在重中之重要解决农民工的欠薪问题,各地要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春节前,刘振宇的这句话显得格外有力。

2018年12月18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一纺织厂的5名员工代表手持一份金额为781万余元的仲裁书,对吴江区法律服务中心连连道谢。有了这份仲裁书,这111位农民工兄弟“终于能过一个‘安心年’了”。

原来,他们都曾供职于一即将破产倒闭的纺织厂,因工资无法拿到,在2018年11月7日来吴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法律帮助。当了解到纺织厂共拖欠111位员工的工资及劳动补偿金,且数额较巨大时,当天下午,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即指派3名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前往盛泽镇为他们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

由于当时纺织厂已经进入拍卖资产流程,员工代表希望能尽快处理、快速维权。考虑到时间短、人数多,在集齐证据材料、做好充分准备后,承办律师及时向吴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吴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同时启动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区劳动仲裁委的联络,请求仲裁委考虑到该案情况,尽量缩短案件周期。同时为了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提出以调解协商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在多次沟通,调解不成后,仲裁委遂作出上述裁决。

吴江区将农民工较常发生的工伤、劳动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法律援助申请,一律免予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对集聚讨薪的农民工维权实行“零门槛、零等待、零遗漏”,并根据需要,委派律师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能调解的当场予以调解处理,不能调解的,及时办理法律援助申请,使得“绿色通道”更加顺畅。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亦健全完善了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协调机制,对农民工讨薪等案件简化手续,大大缩短办案周期。

上海等地加强农民工欠薪案件信息通报与会商沟通,为农民工案件建立法援绿色通道。

这一系列工作的快速开展,得益于司法部从2018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设。而这项品牌建设工作带来了全国各地法律援助的新局面。

据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2018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1万余件,同比增长7.6%;其中,农民工刑事法律援助案件6.7万件,同比增长67.6%,农民工民事法律援助案件41.3万件,同比增长2%,其中,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案件29.3万件,同比增长2.4%。2018年,共为51.5万人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同比增长4.1%;共为131.8万人次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法援关爱残疾人,按需定制“法律援助服务套餐”

2018年6月,司法部和中国残联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

该品牌建设开展以来,山东省要求各地市建立助残律师志愿者队伍,每个县至少培养3名至5名精通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律师,每个乡镇培养2名至3名熟悉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基层法律服务人员。

浙江省杭州市法援中心积极筹建全市法律援助“手语翻译资源库”,吸收具有翻译经验的手语翻译人员参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投入经费为区(县)法律援助中心修建了残疾人绿色通道、厕所、扶手和轮椅,印制盲文法律援助服务手册,购置了“无障碍浏览服务机器人”等设备提供语音辅助服务,通过政府购买为残疾人提供聋哑翻译、心理咨询等服务。

宁夏石嘴山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半小时服务圈,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个、工作站36个、工作室313个,2018年,为113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7件。

申某,是一名聋哑人,5年前在某公司工作时遭遇工伤事故,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指派律师,代理他向法院起诉。该公司以申某没有在事故后一年内认定工伤,曾经承诺与公司没有任何争议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法援律师为此据理力争,强调聋哑人认知和沟通能力较弱,应予特殊保护。该承诺是在公司诱导下签的名,且违反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强制性规定,应当确认无效。后来,法庭采纳了法援律师的意见。

此案经过6次庭审,2次宣判,申某最终获赔12万余元。

2018年11月29日,刘振宇在司法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称,“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的建设,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广泛宣传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制度和惠民政策,提高法律援助知晓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创新方式增加供给方面实现全覆盖方面,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引导农民工、残疾人通过网上申请、热线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及时获得免费的法律咨询、代书、调解、代理等全天候法律服务,逐步实现融合电话、网站、短信、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的法律服务。

对行动不便且有法律需求的残疾人,探索并推行“一对一”的综合包户服务模式,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志愿者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户一档一策”,按需定制“法律援助服务套餐”,提供“家庭医生”式法律援助服务。

根据司法部的统计数据:近5年来,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为32.8万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

在刘振宇看来,法律援助给农民工“雪中送炭”,为残疾人撑起维权的“保护伞”,一切都是为了“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打通两地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便捷通道

司法部在《司法行政系统2019年春节前治欠保支相关工作情况》中要求:“完善协作机制,指导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加强与人民法院协调配合,完善法律援助与诉讼费用减免缓制度的衔接机制;加强与人社、住建、信访、公安、仲裁、工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配合服务农民工治欠保支工作。”

四川省金堂县的彭某,远离家乡到某个体煤矿打工17年。2016年以来,彭某经常感觉心口发闷,呼吸困难,痰中带血,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矽肺病。因彭某没有和煤矿签订劳动合同,也提供不了任何证据证明自己和煤矿存在劳动关系,职业病医院没有给他出具职业病诊断书,申请劳动仲裁也被驳回。

万般无奈,彭某找到了当地法援中心申请法律援助。为了找到关键证据,承办律师几经周折在彭某住处找到一个矿灯,发现矿灯编号上写着某煤矿的名字,根据这个线索找到安监部门,查找到了彭某某入井记录。

最终,法院根据这一证据认定彭某和煤矿存在劳动关系,判决彭某获得工伤保险金85.8万元。彭某的案件一宣判,和他有着同样遭遇的工友看到了希望,纷纷前来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又先后办理了3位农民工职业病案件,帮助他们获得赔偿金270余万元。

针对农民工流动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情况,司法部要求加强异地协作,在农民工转交申请、核实信息、调查取证、文书送交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

记者经梳理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都针对劳务输出大省制定了农民工流动应对方案。

湖北籍在温州创业、务工的人员有46万余人。温州市司法局因此主动对接湖北驻温州商会,成立温州市湖北商会法律援助工作站。

据悉,工作站成立至今,累计接待来电来访48000余人次,代写文书3000余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63件,非诉调解1027件。

温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张侠认为,商会帮助务工者维权有着“娘家人”的自身优势,很自然地将工作站打造成了认同度高、归属感强的老乡维权“金字招牌”。

同时,温州与湖北黄石市、贵州遵义市等地签订法律援助合作协议,实行援助申请异地受理、异地协作、在线传递,打通两地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便捷通道。组建农民工维权联合工作组,通过互动“走亲戚”,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目前,广州市法律援助处也与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

浙江在全省推行案件异地协办机制,负责接待的法援机构通过浙江法援微信公众号,就能帮助农民工完成异地在线申请。

陕西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处处长马异文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各省协作系统帮助农民工朋友解决异地维权问题,农民工可以通过你的所在地找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4小时服务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陕西法律服务网进行维权。”

据统计,近三年来,农民工受援人次占法律援助总受援人次的35%以上。“这就说明,这一部分人在困难群体当中占的比重非常大,他们的服务需求也非常多。无论面对农民工法律诉求维权的现状,还是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们都应该把他们作为重点来援助。”刘振宇表示,司法部在组织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设工作时,就明确了要重点打造农民工和残疾人这两个群体品牌。

刘振宇认为,开展农民工和残疾人法援品牌建设,是服务农民工、残疾人共享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他对记者表示,法律援助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司法行政工作中与民生结合最紧密的部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我们全力帮助困难群体获得法律援助,绝不允许让困难群众打不起官司。”刘振宇说。

相关阅读:
河南洛阳重现千年古寺 印证中国唐代佛教的盛衰转折 省委省政府致全省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