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打通大通道 构建大枢纽《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正式出版发行

原标题:打通大通道 构建大枢纽《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正式出版发行

由国家交通运输部、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共同组织编纂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实录》系列丛书之《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最近正式出版发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自从1988年上海沪嘉、辽宁沈大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建成通车,我国大陆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之后,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截止201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3万公里,稳居世界首位;并实现了高速公路覆盖97.6%的城镇人口、连通20万人以上城市的目标,工程建设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相较于沿海内地,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自从上世纪末青海首条高速公路——平西高速公路探索起步,到连接西宁周边及各市州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在短短不到20年时间内,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迅速增长,到201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以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青海2市6州全部通了高速公路。

多年来,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同全国一样,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等重重困难,大力弘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献身交通,造福人民”的行业精神,常年奋战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特高海拔地区,为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保生态,而顶风冒雪、不计报酬、加班加点、甘于奉献,用对交通事业的赤胆忠心,战胜了冻胀、崩塌、滑坡、水毁、泥石流等各种灾害,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出一个个高原公路建设史上的工程奇迹!

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与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和效率提升,显著改善和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为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服务改革开放和区域综合开发、优化产业布局和增强综合国力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几十年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几代交通人埋头搞建设,还无暇顾及对这段历史的总结和记录,建设期间的许多珍贵资料都散落在各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也对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还正处于加速成网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对高速公路发展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为全面深入总结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模式、建设管理和技术政策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014年底,交通运输部启动了《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实录》的编撰工作,要求通过全面系统地搜集、梳理相关史料资料,原原本本地记录这段历史,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彰显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轨迹,展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成就、我国高速公路技术集成的进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创新、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文化传承等。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一安排部署,《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的编撰工作于2015年4月启动。为加强对编撰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编撰工作质量,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由历任厅主要领导为顾问、现任厅主要领导为主任、其他领导为副主任、各参编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编审委员会,负责《实录》编撰的组织领导和审核把关工作;并下设编撰工作委员会,具体承担资料搜集与书稿编撰任务。

在省交通运输厅编审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编撰工作委员会克服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资料搜集难度大等种种困难,先后完成了《编写大纲》的制定,各种资料、数据的收集、查找、归类、整理、鉴别、核实,图片、视频的拍摄、制作等,并为交通运输部编撰《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实录》、制作《实录U阅通》等,提供各种所需资料。在各参编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编撰人员在对大量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交通运输部领导提出的突出“资料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地方特色的编撰要求,对书稿进行认真撰写和反复修改。从2016年11月初稿完成到2017年12月,编撰工作委员会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对书稿进行预审、初审和终审,并将审查意见归纳梳理,融会贯通,不断对书稿进行修改加工。同时,又对全书版面进行了初步设计与编排,并于2018年1月送交人民交通出版社编辑出版。

《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共分十一章四十二节及附录。其中第一章“经济社会与综合运输发展”,主要介绍青海省情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铁路、民航、水运、管道、物流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第二章“公路建设与运输发展”,分别从管理体制沿革、发展历程等方面,介绍全省公路建设、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情况。第三章“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成就”,共分五节分别介绍我省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成就以及特色公路与标志性工程。第四章“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建设”,介绍我省地形地质条件、公路桥梁隧道发展历程、桥梁隧道结构类型及地域分布,重点分门别类地介绍青海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建设情况。第五章“高速公路生态环保”,介绍青海省生态地位、公路建设中的主要环保措施、高速公路典型生态环保工程、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工作、以及高速公路文物保护方面的情况。第六章“高速公路建设科技成果”,分别从高速公路建设技术创新、高速公路建设科研项目、高速公路建设主要科技成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七章“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制度”,分别介绍省级相关管理制度、部门相关制度的建设、发展与逐步完善的情况。第八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基本情况、养护管理、收费管理、服务区建设与运营、路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急管理等六个方面,介绍我省高速公路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九章“高速公路文化建设”,介绍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开展的各项文明创建与文化活动、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简要事迹、体现在高速公路中的文化符号以及高速公路新闻宣传与文化作品。第十章“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以京藏高速(G6)、柳格高速(G3011)、张汶高速(G0611)、西和高速(G0612)、西丽高速(G0613)、德马高速(G0615)青海段以及西宁至塔尔寺高速(S104)、大力加山经循化至隆务峡高速(S22/S33)、川口至大河家高速(S21)等9条高速公路单独成“节”,详细介绍其中24个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建设情况、复杂技术工程、科技创新、运营养护管理等等。第十一章“高速公路建设经验与影响分析”,总结出9条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经验,论述经济社会发展与高速公路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附录”,为高速公路建设大事记。

《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是我省第一部较为详细记录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历程和详情的专著,也是交通运输行业相关人员和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借鉴、查询的珍贵资料。全书共872千字,其中插入彩色照片227幅、各种示意图52幅以及大量的统计表格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占彪指出,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编撰人员及参编单位3年多的共同努力,由交通运输部统一安排、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撰、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首部记录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历程和实情的专著《青海高速公路建设实录》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青海公路建设行业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件大事、喜事。借此机会,向参与本书编撰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全省公路建设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

同时,也期望有更多更好的史料作品问世。 (张忠华)

“我是穿越新建的隆务峡、公伯峡循隆高速公路上来的,以前从循化到西宁需要半天时间,现在只用一个半小时。”

“我是坐高铁来的,40分钟就到了。自从2014年12月底门源跨入高铁时代后,给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我们玉树人和果洛人大部分人都是坐飞机来的,原来乘车要整整一天时间,现在从‘天上’来只用了一个小时。”

“我们海西人的选择余地就更大了!想坐飞机也行,想坐火车也行,坐汽车走高速也可以,别提多方便了。”

……

这是2019年初的全省“两会”上,来自循化、门源、玉树、果洛、海西的代表委员们的一个对话场景。

高铁飞驰,高速通州,油路通县,航线加密,百姓出行基本实现无缝衔接……高原青海的交通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几乎每一个青海人都在这样感叹。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服务性、战略性的地位与作用。

青海交通飞跃式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怀,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推进,青海这个偏居一隅的西部欠发达省份,坚定发展信心,奋力后发赶超,不仅开创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时代,而且在交通强国战略的引领下阔步前行。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达到821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含一级)达到3938公里,二级公路8558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69639公里;实现所有市州通高速公路,所有县级行政区通二级公路,98.6%的乡镇、97.1%的建制村通畅;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苍茫辽阔的青海高原,拥有“世界屋脊”“中华水塔”的美誉。在这片绵亘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山相连,水水相依,是名副其实的山宗水源。也因此,青海有中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有首批入列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

曾几何时,“行路难”、“过河难”、“运输难”,成为长期制约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青海地处高原内陆,境内江河纵横,雪山连绵,草原无际,戈壁浩瀚。新中国成立之前,青海交通十分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交通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后68年的历程中,公路交通总体上保持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呈递进加速的明显态势。

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高速公路建设异军突起,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在短短不到20年时间内,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到3900多公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青海2市6州,全部通高速公路。如今,驱车行驶在青海广袤的大地上,高速公路如条条巨龙,蜿蜒于高山峡谷之间,遨游于戈壁瀚海之中。高速公路不仅作为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以其自身特有的大气与雄浑,业已构成“大美青海”极富冲击力的视觉元素。

青海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生活、工作条件艰苦,在青海修建高速公路具有内地所无法想象的困难。多年来,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大力弘扬“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献身交通,造福人民”的行业精神,常年奋战在海拔4000多米的特高海拔地区,抛家舍子,甘于奉献。有人为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保生态,顶风冒雪,不计报酬,加班加点;有的人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有的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用自己对交通事业的赤胆忠心,挺起青海高速公路建设的脊梁!

青海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多年冻土、盐渍土、湿陷性黄土、沙漠、沼泽等不良地质广泛分布;冻胀、崩塌、滑坡、水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面对诸多难题,广大交通人不怕困难,勇于攻坚,用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出一个个高原公路建设史上的工程奇迹!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艰苦奋斗下,平西、马平、民小、花久、G茶格、德小、德香、共玉、循隆等高等级公路陆续建成通车,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3900公里,实现高速公路市州全覆盖、所有县城通二级公路;畅通西宁“外环内网”交通格局雏形渐具,“东部成网、西部便捷、青南通畅、省际连通”的公路网主骨架已经形成。昔日青海高原上的道道天堑变成今日近600万各族群众交通往来的坦途,一座座承载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桥隧连通起阻隔的山水。这些跋山涉水的公路,如同千万条吉祥的哈达,为青海各族群众带去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下,青海交通运输战线牢牢把握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持续加强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增强综合运输保障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5年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638.75亿元,占到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10左右,成为提振国民经济的强劲引擎。

打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支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青海交通运输战线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5年间累计投入116.9亿元支持地方公路建设,建成公路里程1652公里,使东部地区路网布局不断优化,西部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基本实现高速化,南北连接更加畅通,西宁、格尔木两大枢纽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青海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翱翔在蓝天的“神鹰”,驰骋在高原的动车,蜿蜒在崇山峻岭的车流……日益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一个又一个综合客运枢纽相继建成,手机App订票、电子支付、自助取票等便利的交通出行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丰富着人们的出行体验,更为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了新的支撑和保障。(马新)

相关阅读:
张一白导热血少年剧,合作彭昱畅、梁靖康 共青团东莞市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