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会面孔 胡苏云委员:谁来为我们养老?

原标题:两会面孔 | 胡苏云委员:谁来为我们养老?

摘要:“养老公共服务基本是统一化、标准化的,但老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养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健康与养老研究室主任胡苏云,持续关注的正是养老问题。

今年两会,她聚焦的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问题。两会召开前,胡苏云又来到虹口区银康老年公寓调研。调研当天,正逢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发布,当她看到“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继续列入实事项目,感到很开心,“专设认知症照护床位,上海养老服务往精细化和专业化方向又进了一步。”

胡苏云向银康老年公寓“记忆家园”院长唐园秋了解认知症老人护理情况。

在银康老年公寓13楼认知症照护专区,老人们跟着护理员进行“老歌联唱”。去年,“改建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首次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后,银康申请到“4个认知症照护单元,76个照护床位”的任务。“有专门的机构来评估老人吗?”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胡苏云又问起评估员的背景,她关注评估员是否具有医疗背景。银康“记忆家园”院长唐园秋告诉她,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有医疗、护工、社工等背景,评估后,都会针对老人情况设置个性化护理方案。

胡苏云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对认知症老人的照护,护理员都会让他们做一些“家务事”。在银康调研时她发现,这些做法引入了上海的养老机构。照护专区提供的都是居家环境,这里每个月会安排老人摘摘菜、洗碗、擦桌子等。“老人做着这些曾经熟悉的事,内心很快乐,做好后我们还会夸奖他们,老人就很开心。”胡苏云说,在一些养老机构和社区,失智和失能老人是放在一起照料的,但失智和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是完全不同的,上海在这方面的探索又走在了前列。她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和社区会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银康老年公寓负责人向胡苏云介绍护理床位的功能。

2018年,上海在全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这项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2017年在全市三个区试点时,胡苏云在一些社区和养老机构调研时,常听到老年人家庭成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反映,评估标准还有不科学的地方。“有的老人得了大病,但生活自理能力还行,评级很高;有的老人没有重病,却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可是评级比较低。”她说,评估标准整体偏向医疗,在她看来,长护险保障的是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丧失、部分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不能将长期护理等同于医疗护理,还应该有专人从护理角度来设计。“其实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们最清楚,哪些老人最需要长期护理,比如不能自主进食、不能走路,甚至无法正常排泄等,这样的老人应该评级高一些。”她将基层的建议通过提案等形式反馈,如今评估标准的权重有所改善。

“长护险的评估报告更多的还是标准化的东西,缺少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胡苏云说,养老机构的老人申请长护险评估后,得到了评估等级,但对机构来说,自己还要再评估一次,才能给老人设计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她认为,长护险的评估,除了提供概要性的内容,还应该提供更详细的说明,这样以便机构和社区更好地护理老人。

“养老公共服务基本是统一化、标准化的,但老人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上海更加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胡苏云看来,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后的养老服务格局应该是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做,一步一步来。”

(视频及文内图片拍摄:王清彬)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彭薇

相关阅读:
放飞梦想 乡村航空邀请赛总决赛在京举行 高雄市将设邓丽君日 在邓丽君冥诞当天推纪念活动